第二三四章 應對-《詭三國》
第(1/3)頁
在斐潛準備運輸第一批蔡府藏書的時候,李儒也在準備起運第一批的物資。
要進行遷都,不是嘴巴上說一句遷都就可以遷的,必須有大量的先期準備和物質儲備。尤其是如今整個洛陽官場大部分的基層官員辭職的情況之下,在李儒的應對措施沒有奏效之前,不得不親自出手,準備好第一批物資往澠池大營運輸。
遷移首先要保證的是董卓軍方所需物資,否則一旦生變,軍隊又沒有充足的儲備,那就是一個笑話,也是一場災難。
所以,李儒這一次就是需要將糧草先期運輸到澠池大營,然后再沿著路線向西擴展,直至將整個遷移路線打通。
不過,運輸到澠池還算好,但是越往西運輸就意味著消耗越大,負責運輸的兵士本身也是要吃飯的,所以主父偃曾經有言曰“……挽粟起于黃腄、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
由此可見長途運輸糧草的損耗是多么的驚人,雖然長安至洛陽的距離沒有黃腄與北河那么遠,但是畢竟人數眾多,這一路上人吃馬嚼也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李儒在西涼輔助董卓跟羌胡對戰,雖然也有采用一些籠絡分化的措施,但是同樣也需要鐵血才能讓那些不通詩書的胡人知道害怕,所以大戰小戰一直都有,而對于戰爭和軍隊運輸所需糧草這一塊的事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軍隊未有戰事之時,大軍之中只有常備的戰兵,而且一日兩頓若是遇到下雨什么的,沒有訓練之時,甚至都不用一干一稀,兩頓都可以煮稀的,士兵也不會有什么意見,但是一旦有了戰事開始行軍,就必須一日兩頓至少要保證有一頓是干的,而若是接戰的時候,就需要兩頓全部是干的,甚至還要加上肉食。
至少讓士兵去死的時候也是一個飽死鬼……
當然不是為了所謂的仁慈,而是一個吃飽的兵士在拼殺的時候抵得上兩個,甚至三個餓著肚子的兵士,所以為了在戰場上獲得拼殺的勝利,就必須讓上陣的兵士吃飽!
而要讓常備的正卒能夠專心作戰,吃飽飯,就需要大量的輔兵甚至民夫來協助,將后方儲備的糧草源源不斷的運到前線去。
幸好長安至洛陽并不算太遠,只需要在沿途建立三個到四個的中轉即可,澠池就是第一個中轉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会宁县|
五河县|
古丈县|
东台市|
庆城县|
林甸县|
观塘区|
津南区|
上杭县|
石渠县|
怀来县|
昭通市|
商河县|
高陵县|
忻城县|
万全县|
苗栗县|
衡山县|
巴林右旗|
张掖市|
明水县|
灵山县|
黑龙江省|
江安县|
萨嘎县|
团风县|
来凤县|
德州市|
新野县|
永州市|
仁化县|
台州市|
乾安县|
蒙城县|
云和县|
阿瓦提县|
长泰县|
东港市|
沽源县|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