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后會有期-《詭三國》
第(1/3)頁
李儒表現的很輕松,一副心有成竹的樣子。
董卓卻是一頭霧水,完全不理解李儒為何如此說,看樣子似乎袁紹出走還是好事?
李儒解釋道:“此非袁紹不愿爾,乃袁家不和而已,明公可遣人再問袁隗,大事可成。袁紹懸節而無印,可見眷戀官位,許些好處,自然不足為慮。”
古代官員節、綬合一,節是代表官員的身份以及出行時彰顯特權的標識,印綬則是發布命令行文所用,而袁紹只將自己的節杖懸掛于城門之上,卻沒有留下印綬,說明袁紹內心對官職還是非常舍不得的,既然如此,那么袁紹懸節辭官出城就只能是一種展示態度的方式而已。
袁紹想展示什么態度?
想想之前袁紹的話語,自然是反對董卓廢帝的態度。
李儒結合這些情況,一下就由此推論出袁家袁隗實際上對廢帝沒什么太大的意見,袁家沒有意見了自然廢帝這個事情就算板上釘釘了。
因為如果袁隗反對廢帝,那么袁紹和袁隗的意見統一,就可以父子一起展開反對董卓的行動,何必讓袁紹出逃并且還失去了對西園八校尉中軍的控制權?
正是因對袁紹的這種表現出來的只掛了節卻留著印綬,辭官又辭不干凈的矛盾行為,才說明了袁隗同意或者說是默許廢帝的,而袁紹意見和袁隗相左,所以既不容于袁家,也不容于董卓的袁紹,唯一途徑便只有出逃……
李儒看著還是不是很明白的董卓,便進一步解釋道:“儒嘗聞袁紹雖長,但為庶出,不容于袁隗。”
董卓“哦”的一聲,我還以為袁紹是長子,說得上話,早知道喚袁術來,省得這么多麻煩。
李儒笑道:“袁家不和,乃是好事,明公可分而誘之。”
董卓點點頭,說道:“就依文優。”
***************
袁紹辭官出走的消息,就像一陣風一樣刮遍了洛陽。
袁家畢竟是清流士族的領軍人物,一舉一動都引人注意,這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在袁家,怎么能讓洛陽城里的上至士族下至百姓不八怪一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蒙山县|
敖汉旗|
宜宾县|
西平县|
清远市|
郴州市|
京山县|
晋州市|
拉萨市|
贵溪市|
抚顺县|
康马县|
丰县|
志丹县|
铜山县|
疏附县|
峨山|
大渡口区|
山丹县|
泽普县|
山西省|
襄樊市|
呼图壁县|
灌南县|
乐清市|
龙川县|
乌鲁木齐市|
兰西县|
内乡县|
拉孜县|
天镇县|
黄陵县|
安塞县|
乡城县|
宣威市|
锦屏县|
韩城市|
工布江达县|
荆门市|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