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昌伯張望樓上,忍不住問:“阿源兩口子和小崽子們去哪兒了?” 劉英解釋:“去縣城陳民家吃了。” 昌伯有些不好意思,低聲:“嫂子,我……其實不能在這里擱太久的。我一個糟老頭子,小崽子們估計會偷偷嫌棄。” “說什么呢!”劉英嗔怪道:“我家的孩子都是敬愛老人家的!他們從小就是我們幾個老人帶大的,怎么會嫌棄老人!你別瞎擔心,好好住這兒。我家阿源和凌凌都是孝順老人家的,你該知道的。” “我……我是知道。”昌伯哽咽:“可我自個不好意思啊!” 程木海搖頭:“說什么呢!你是我堂兄弟,打斷胳膊連著筋,至于說這么見外的話嗎?想當初我上學那會兒沒錢,你砍柴去縣城賣,就為了給我攢點兒學費。老哥,有我一口飯吃,就有你的一口飯吃。” 昌伯眼里淚光閃爍,低聲:“咋還記得那么老遠的事啊?俺都忘了。俺自家也困難,能幫上你幾個子?” 程木海沉聲:“我記在心里就好。行了,別說這些話了。我家凌凌和阿源這些年賺得還不錯,我家現在的日子也算好的。難不成還介意一點兒吃的?你能吃多少啊?別瞎想!” 昌伯想了想,道:“要不……等阿源他們兩口子要回帝都的時候,我跟著一塊兒回吧。阿海,這兒我是沒臉待了。” 上次兒子和兒媳婦連續鬧了兩回后,整個程家村都知道了。 在鄉下地方,家丑不外揚這種事是做不到的。誰家有個一丁點兒事,不到半天功夫,家家戶戶就都知道了。 一大堆婆娘喜歡東家長西家短說個不停,加上一些添油加醋,鬧得真心難看。 這兩天他在診所打吊瓶,好些人跑去看他,有些是真切關心,有些則是偷偷看他笑話。 他和死去的老伴就一個兒子,疼得如心肝肉。以前家里但凡有吃的喝的,都是他吃完以后,他們再撿剩下的吃。 偶爾遇到家里實在沒得吃,老伴也會偷偷去借米糧給他吃,老兩口就一個勁兒喝水。 可萬萬沒想到他們百般疼愛的兒子,長大了竟一味兒顧著自己,從沒搭理過他們老兩口。 起初他和老伴還幫著他遮遮掩掩,說他打個工不容易,反正老人家還能干活,餓不著肚子,根本不用兒子費多一些心在老家。 直到家里的老房子和地都被兒子賣光,自己無處可去,村里人知道兒子過分,一個個罵罵咧咧,大罵他是“不孝子”! 村長見他可憐,呼吁大家有錢出錢,湊了幾十塊錢給他。 可他早已沒臉面留在村里,干脆到縣城流浪混日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