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華夏文明的起源地眾說紛紜,五千年歷史從炎帝開始,也有人說從堯舜算起。當時龍的形象已經豐滿,并有文字記載……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說法認為,龍是黃帝成為中原部族的首領后,將各部族原有的圖騰動物取其精華集于一身——角似鹿、嘴似豬、眼似虎、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大蛤蜊)、鱗似鯉、爪似鷹、尾似魚、須呈如意形……是一種寓意吉祥、象征美好、代表力量的神獸。 龍在中華大地上出現的實際年代比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5000年前)還要早,可歷史各個時期的龍與如今已定格在人們腦海中龍的形象的差別是很大的。 中國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8000年前的查海遺址。如果了解中國的龍文化,就會發現在古代各個時期,龍的形態并不一樣。隨著時間,或是人們想象力越來越豐富,龍的形象也不斷演進、日漸豐滿。 查海遺址,位于紅山文化分布區內,時間比紅山文化早一個階段,那里發現的‘龍’比較模糊,C字形的蛇。然后是商代和西周時期的龍,龍的形象已經開始具體。再到秦、漢、唐宋……龍的形象更豐滿。 不管怎樣,華夏人崇拜龍,但就像春秋時期楚貴族的‘葉公’吧,葉公好龍。龍是華夏圖騰,然而估計很少人是真的相信有這種生物存在…… 龍! 莫凡更想從中了解昆侖虛,空間玉簡也有龍的描述。掛斷電話,莫凡再看看地上的龍骨,如果沒有翅膀的話,這條龍的樣子倒和莫凡腦海中龍的形象有幾分符合。 小心翼翼清理龍骨身上比較容易清理的海蠣子、藤壺,至于生長的珊瑚沒有碰它。整副龍骨,有些骨頭很脆弱,輕輕一弄就損壞了。 快要清理完的時候,莫凡上樓,實際從空間里取出之前給玉化骨頭做的鑒定報告書,拿到樓下遞給安東尼克教授。 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少量氟磷灰石和氯磷灰石,含鈣和磷等等,物質組成密度極高,安東尼克拿出手機登陸大學圖書館,找了份關于鳥類骨骼的研究報告,兩則對比起來…… “它的物質組成密度幾乎是鳥類骨骼的5倍。5倍的概念,意味著骨骼強度更高。同理……“安東尼克看向地上的龍骨:“它活著的時候,應該非常有力量。主要成分是鈣、鱗等等,確實是骨質化石。” 時間不早了。 幾位教授沒有絲毫睡意。 莫凡給大家安排好房間,讓大家睡了。 4點過,躺下來沒有睡意,不一會就看到天際泛起魚肚白,莫凡起身拉上窗簾,下樓到地下室將莫比亞金餅收入空間,回來客廳再看了看地上的龍骨,沒有什么特別的發現。 之前在黑石島的洞穴,莫凡用精神念力掃過這堆骨頭,就是一堆骨頭化石?,F在拼湊出龍的形態,莫凡多少有些期待。龍,會不會有龍珠什么? 集齊7顆龍珠是不是能許愿世界和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