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維楨笑了,“譚叔,別的我不敢打包票,但這一點我敢給你立軍令狀,賣不出去你把我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 譚山沒好氣道:“我要你的頭干啥,又不能當飯吃。你不說清楚了,我心里沒底”。 開了個不傷大雅的玩笑,林維楨收起笑容,說:“叔,去年的全會除了農業改革外,還提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搞好綜合平衡。什么叫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說白了就是重工業比例過重,關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輕工業比例小,而且嚴重拖后腿”。 “這跟剛才說的有什么關系?” “您想啊,現在市面上除了糧食之外,還有什么不缺的?食用油缺不缺?白糖缺不缺?布匹缺不缺?副食品缺不缺?” 林維楨每提到一個,譚山就下意識地點點頭,最后長嘆口氣道:“缺,什么都缺”。 “衣食住行什么都缺,我們也不貪心,只打衣食的主意”,林維楨一邊說,一邊用木棍在一個圓圈里寫上“原材料”三個字,然后從寫著“耕地”的圓圈上引了一個箭頭指向“原材料”,緊接著,又在另一個圈里寫上“三產”兩個字,同樣地將“原材料”和“三產”兩個圓圈用箭頭連起來。 最后用木棍指著這三個圓圈解釋道:“農場的耕地留一部分繼續種糧,其他的用來種植經濟作物,上面的產出除了上繳國家和充當口糧外,剩下的都能成為原材料,糧食、油料作物、棉花等等。咱們農場不是有不少三產工廠嗎?利用現有的廠房和設備改建面粉廠、碾米廠、榨油廠,不需要太先進,我覺得投入不會太大”。 “加工出來的面粉、大米、食用油難道還怕賣不出去?小麥加工的副產品麥麩、水稻加工的副產品稻糠,榨油剩下的豆渣、花生餅渣子、油菜籽渣子都是些好東西,可以建養豬場充當豬的飼料。這樣一來,副食品廠也就有了”。 “棉花收獲后直接賣給海州紡織廠,咱們也不要錢,要他們織出來的布,場里有的是老娘們,把她們組織起來建個制衣廠”。 “什么?您說沒錢買縫紉機啊,沒關系,我看農場里很多鹽田都閑置了,擱在那也不曬鹽,多浪費啊,土地也是一種資源,不能浪費,不如把這些鹽田挖深改造成魚塘,養魚、養蝦,魚蝦可以賣到城里去,有了錢,以譚叔您的能量還買不到縫紉機?” “哦,對了,養豬場應該放在魚塘邊上,豬糞直接撒在魚塘里,連魚飼料都省了……”。 聽著林維楨唾沫橫飛巴巴說個不停,譚山眼睛越瞪越大,原來農場還可以這么搞??! “譚叔咋了?”,林維楨見譚山雙眼發亮看著自己,不由得打了個哆嗦,“我是不是說的不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