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殿內一時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望著朱允熞,眼珠子都掉落了一地。 他的舉動如此嚴肅認真,顯然不是兒戲。 有些大臣已隱隱嗅到此事不對,還有些人則仍在震驚中未回神來。 很快,斥責之聲再起。 “荒謬啊!四皇孫殿下,你無故屠戮吳忘庚一家百余口,不思悔改,竟還向陛下請旨嘉獎,簡直荒天下之大謬!” “陛下愛護皇孫,此亦人之常情。然陛下為天下之主,四皇孫殿下如此行事,若不嚴懲,陛下何以對天下子民?” 立即有人大加痛斥,更有人失聲痛哭。 “故太子在世之時,是何等仁愛?想不到四皇孫竟全無乃父半分仁心,實在有負其厚望!” …… 這番場景,不少人已是鐵了心,今日一定要讓老朱嚴厲懲罰朱允熞。 朱允熞神色不變,手中奏章高高舉起,托過頭頂。 “孫臣請皇爺爺嘉賞有功將士!” 朱元璋端坐不動,看不出心中所想,只是問道:“你且說說,為何要帶兵殺吳忘庚一家?” “皇爺爺,行刺皇孫,罪同謀逆,依大明律,滿門處斬。” 他的話音剛落,立時又有人出言。 “吳忘庚不過是一名商人而已,他為何要行刺皇孫?此事尚未查明,豈能隨意加罪?” “是啊?吳家是否有罪,理應交有司衙門審理,查明之后,方可定罪。” “四皇孫不告而殺,不審而滅其門,將大明律法置于何地?” …… 朱允熞緩緩轉過頭來,望向發言的幾人,道:“幾位大人,能否容在下將話說完,你們再行議罪,如何?” 那幾名義憤填膺的大臣這才閉嘴不言。 “孫臣查得吳忘庚實乃泉州蒲氏之后,為逃罪責,改姓為吳,忘庚二字,其意是指不要忘記蒲家祖宗蒲壽庚。” “吳府私藏兵刃,暗養殺手,意圖謀反。” “孫臣獲悉之后,不敢怠誤,為恐走漏風聲,連夜趕赴錦衣衛,調集人馬,緝捕吳忘庚。” “然此賊狗急跳墻,竟悍然反抗,幸賴錦衣衛將士用命,方將剿滅。” 朱允熞的聲音落下,大殿內頓時再度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吳忘庚是泉州蒲氏后人,一直蓄謀造反? 這個消息太過于駭人聽聞,若是真的,那朱允熞所做的一切,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不審而定罪,不告而殺人,這是罪。 但如果對方本就是犯人,又有蓄意謀反之心,那帶兵去緝捕,遇反抗而殺之,當然有功。 “四皇孫此言,可有真憑實據?” 問話的正是應天府尹顧寬。 吳忘庚雖然是蘇州富商,但經常來應天做生意,也住在金陵城中。 若他真是反賊,可應天府卻一直毫無察覺,那他這個應天府尹,便難逃失職之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