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料,朱棣卻是連連搖頭。 “火銃自然是好,但射擊距離不遠,準頭比弓箭要差得多,威力也不大,只能驚嚇野獸,很難殺死。” 朱允熞睜大了眼睛。 這才想起,這個時代的熱武器,多半還不行。 但是,這不正好可以做些改變嗎? 朱棣又接著說道:“我對火銃也十分敢興趣,多次命匠人認真制作,火銃能驚嚇馬匹,在對抗北元的戰爭中,作用極大,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你皇爺爺對于火統也非常重視,這獵場附近,就有一處火銃制作的工坊,你若是有興趣,可以去那里看看?!? 朱允熞喜出望外,忙道:“那我們現在就去?!? 狩獵他是沒辦法繼續下去了。 憑他“出神入化”的箭術,想要射死野獸怕不是難于登天。 光是拉開弓箭,他就沒辦法在馬背上坐穩。 怕是野獸沒射死,先將自己摔死了。 既然這樣,還不如去看看大明的火銃工坊。 老朱和朱棣,對火銃都十分重視,大明設的制作工坊不少。 “我覺得這火銃應該做些改進?!? 來到工坊之后,朱允熞找到里面的老工匠,說出自己的思路,比劃著要做哪些改進。 這時候的工業基礎,也不可能允許朱允熞做太大的改變。 因而,他想的只有一點,燧發槍。 在真實的歷史上,大明后來的兵部右侍郎也提出制造燧發槍,并不比西方晚多少年。 但由于種種原因,燧發槍在大明并沒有得到推廣。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之后。 事實上,朱允熞對燧發槍知道得也不多。 沒辦法,后世那個時代,除了極少數的小眾愛好者,誰會去深入了解這種東西呢。 往往也就知道一個名字,大致了解歷史,以及最表層的原理。 真要他動手制造,那就會抓瞎,無從下手了。 讓朱允熞驚喜的是,掌管工坊的老匠人經驗豐富,非常厲害。 他只是比劃了幾下,模模糊糊的說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原理,這些老匠人竟然一點就透。 然后,幾名匠人就在他的指點下,在不斷的反復推敲中,慢慢的將燧發槍的圖紙,一點一點的畫了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