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德軍按兵不動,而羅科索夫斯基派出到敵后搜集武器和物資的部隊,卻大有收獲。 最開始去收集武器和物資的指戰員,都是采用手挑肩扛的方式,將找到的武器和物資帶回來,由于去的人數有限,所以他們帶回來的東西也非常有限。直到有一天,一名會開車的戰士,見倉庫里閑置的卡車,便招呼戰友將武器和物資搬上車,然后開著車穿過森林回到了第16集團軍的防區。有了這樣的開頭,接下來出發的搜索隊,都會帶上幾名會開車的戰士,因為只要能找到卡車,就可以將更多的武器和物資運回來。就這樣,搜索隊在短時間內不僅搞到了部隊急需的步槍、沖鋒槍、機槍、迫擊炮,將赤手空拳的新兵迅速武裝了起來。 同時,搜索隊還搞到了十幾門M1937型45毫米火炮,這種火炮主要是用于支援步兵作戰,拿來摧毀工事和碉堡,在防御時,還可以用來打敵人的坦克。當卡扎科夫見到這種火炮后,頓時喜出望外,立即就抽調人手組建了兩個輕型炮兵連。 見大量的新兵被逐步地武裝了起來,并在老兵的指導下,進行著必要的軍事訓練,羅科索夫斯基覺得有必要將這件事向鐵木辛哥報告一下。誰知打電話到司令部,接電話的是軍事委員布爾加寧,他委婉地說:“是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啊,真是不好意思,元帥同志不在,他下部隊去了。…去哪支部隊?對不起,他沒有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很遺憾,這一點我也沒法回答您。要不,您過一兩個小時再打電話過來試試。” 聽說鐵木辛哥又下部隊而且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羅科索夫斯基有些失望地放下了電話。旁邊的洛巴切夫看了以后,試探地問:“司令員同志,怎么,又沒找到元帥同志?” “是的,軍事委員同志。”羅科索夫斯基點了點頭,肯定地回答說:“鐵木辛哥元帥又下部隊視察去了,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去呢。” “司令員同志,您對元帥是怎么評價的?”洛巴切夫忽然問道。 對于洛巴切夫的這個問題,羅科索夫斯基思索一陣后,然后很官方地回答說:“元帥同志是內戰時期的優秀統帥,也是我們紅軍的建設者和締造者之一……” 聽到羅科索夫斯基這樣的回答,洛巴切夫笑了笑,幫著補充說:“那你是不是還想說,他對我們取得最后的勝利總是充滿了信心,在戰斗中總是身先士卒,高喊著口號帶頭沖鋒的優秀指揮員吧?” 羅科索夫斯基不知道洛巴切夫為什么會突然問起這樣的問題,便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軍事委員同志,難道您不是這樣認為的嗎?” “是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洛巴切夫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說道:“他不怕累,不怕死,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到前沿去,累了就在汽車里睡覺。一回到方面軍司令部,就同參謀長和政工人員們舉行一連串的各種會議。會議結束后,他有時甚至都顧不得休息,就又馬不停蹄地去各師部視察……如果在國內戰爭時期,他這樣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值得推崇的。但如今我們是同一支有現代化戰爭經驗并且武裝到牙齒的軍隊作戰,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方式來指揮部隊,我覺得是非常不妥當的……” 沒等洛巴切夫闡述完他的高見,桌上的電話鈴聲便響了起來。羅科索夫斯基伸手抓住話筒,但沒有立即將它從電話機底座上拿起來,而是望著洛巴切夫說道:“軍事委員同志,我覺得您所說的非常有道理,一些老觀念老做法不改變,依舊墨守陳規的話,那我們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是會吃大虧的。”說完,他不等洛巴切夫做出任何反應,便抓起話筒貼在耳邊,大聲地說:“我是羅科索夫斯基,您是哪里?” “司令員同志,是我啊,塔拉索夫中校。”電話另外一頭的塔拉索夫嬉皮笑臉地說道:“我們的猶太團都組建兩天了,不知道您什么時候有空來視察一下啊?” 塔拉索夫這么一提醒,羅科索夫斯基才猛地想起這支歸集團軍司令部直轄的部隊,從成立到現在,自己居然還從來沒去看過。他思索了片刻,然后說:“中校同志,如果今天沒什么事情的話,我可能會在中午的時候趕過去。對了,部隊訓練得怎么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