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末一邊從箱子中拿起嗩吶,一邊如數(shù)家珍的介紹著。 “這一只嗩吶更小,我們把它叫做海笛,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帶——” 木箱子中的嗩吶琳瑯滿目,光是介紹,周末就用了十多分鐘。 一群老外都看傻眼了,一支小小的嗩吶,竟然還有這么多講究。 不僅分大小,分顏色,甚至還分地區(qū),每個地區(qū)流行的嗩吶都不一樣。 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門樂器,而是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文化了。 “艾美增~” “華夏的文化底蘊,總是給人帶來驚奇。” “天吶,以前我竟然以為嗩吶都是一樣的,真是愚蠢透了。” 聽著一群老外的大呼小叫,苗晴她們也忍不住自豪的笑了。 這就是華夏的民族樂器。 “周,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今晚的表演了。” “越來越期待今晚的演出了。” “我也是,非常期待。” 這時候,已經(jīng)到了接待午宴的時候了,交響團的老外們不得不回去了。 臨走之前,他們紛紛都表示了自己對今晚演出的期待。 —— 與此同時。 柏林交響樂團訪問浦海民族樂團的新聞,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傳開了,很快就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的熱烈討論。 這些年,西樂盛行,鋼琴、小提琴、塞克薩斯等等西方樂器的受眾程度,遠遠的超過了華夏的民樂。 在大部分人眼中,交響樂的地位和華夏民樂之間,根本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柏林交響樂團又是世界排名前十的交響樂團,可這次竟然主動來訪問浦海民族樂團,很多西樂的支持者有點驚掉下巴。 “真搞不懂,席格怎么會帶著交響樂團來訪問浦海民族樂團。” “說不定,這可能只是走個形式而已。” “民樂都爛成這樣了,還有什么好訪問交流的?” “浦海民樂樂團的演出我?guī)啄昵翱催^一場,不能說能讓人睡著,只能說很無聊。” 就在網(wǎng)友們紛紛猜測柏林交響樂團這次突然出訪的原因時,有人終于注意到了今晚演出的節(jié)目單。 “臥槽,我想我知道為什么席格會帶著柏林交響樂團來訪問了——你們看節(jié)目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