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牛車回到村里剛過巳時。 秦孟商把藥交給孫大旺,讓他去里正家跑一趟,自己順路去趙家將桌子的事與趙玉山說了。 聞言,趙玉山和紀氏都很高興。以往家里收入微薄,勉強能養家糊口。如今幾個孩子大了,春花今年也十五了,再不過不久便要相看人家。嫁妝得慢慢開始攢了,多一筆收入可是件大好事。 紀氏拉著她說了一通感謝的話,家里沒什么好送的,只說等回頭秋收了,給她送點糧食去。 周家剛搬來沒有田地,糧食只能去鎮上買。日子短還好,長久下去也是筆不小的開銷。 秦孟商推辭不了,只好應下。 沒有田產這件事是她一直以來的心事,作為一個農學生,最在乎的還是有田有房。如今房子勉強算有,卻沒有屬于自己的地。 村里的良田三兩一畝,荒田一兩一畝,山腳下那塊荒地最便宜,只要五百文一畝。 賣了幾天的涼面加上給長興酒樓送貨結的錢,她手里共有五兩銀子。山腳那塊地離家近,日照少,拿來種魔芋最合適不過。等這個月過去,賺的錢應該能買下那塊荒地了。 心里有目標,做起事來自然更有動力。 回到家,秦孟商將白面拿出來,準備做涼皮。 涼皮做起來是麻煩了點,不僅要掌握水量,還得洗面、燙粉皮。 以前在家里老媽就愛搗鼓這些玩意兒,凡是放假回家,必會被老媽拉著一起做。那時她嫌麻煩不耐煩,沒想到現在倒成了謀生計的方子。果然,聽媽媽的話沒錯。 秦孟商先勺了碗面粉放進秤盤,一手扶著秤桿,盯著上面的刻度看了半天,也沒弄明白這秤到底該怎么用。 路溪明抱了柴進來燒火,見她拿著秤無從下手,出聲問道:“姐姐,這是要做什么?” “你來得正好,過來幫我看看這有多重?!? 這秤對于她來說是老古董了,是真不會用。 路溪明接過來一看,道:“加上碗剛好八兩?!? 秦孟商記下這個數字,又將面粉倒出來,單獨稱了碗的重量,確定好每碗的重量便開始揉面洗面,重復了四五次,洗出了一大盆面粉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