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趙駿對于這件事情還是非常看重。 而為了打消將門的顧慮,趙駿一邊向將門傳達善意,一邊拉著曹家組建了一支海貿船隊。 這支船隊自然不是前往北美,而是前往高麗和日本。雖然目前前往日本和高麗的船隊余日增多,市場占有率漸漸趨于飽和,但架不住趙駿在日本有人啊。 從九月份船隊組建,到十月份出發,先抵達高麗,再往日本。將船上的貨物傾銷之后,于十一月底返航,慶歷四年一月初就抵達了通州口岸。 并且由于往來貿易都是硬通貨,從日本帶回來的硫磺、銅、鐵基本上都是朝廷消化,直接出錢購入,所以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曹家出資十余萬貫,最后分了二十多萬貫,利潤達到了一倍。 除此之外,趙駿還讓曹家清理了他們之前直管的部分營兵約四千余人,組建工兵建設軍團,把汴梁下游的幾個修河工程包給了他們。 自九月份開工到來年一月份也基本完工,拋去給士兵修河的工錢,這一趟又是七八萬貫的凈利潤收入。 曹家賺得可謂是盆滿缽滿。 本身曹琮完全沒有拒絕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一家代表不了其他家的意見。 趙駿認為,只要曹家做了榜樣,其他家也會很快跟進。 慶歷四年一月十日,政制院常例會議上,趙駿坐在主位上,環顧看著眾人。 因為明天就是趙駿三十歲的生日,所以他還是很高興。 雖然過一次生日就大一歲,但總歸是個喜慶日子,何況今天下午就是準備攤牌的時候。 “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也已經在京畿路推廣種植下去,產量倒是沒那么夸張到畝產千斤,不過比稻麥稍微要高一點。” “而且還不占農田,這樣的話,只要朝廷給予一定補貼,相信大量的百姓會愿意耕作這些作物。” “化肥的生產方式已經在全國推廣開來,納入了各地地方官府的政績考量當中,缺點是石膏的價格日益暴漲,現在朝廷正在緊急開挖石膏礦,不過這東西倒是不缺,全國各地都有。” “武安鋼鐵廠通過擴大生產,達到了半年產量鋼約四百萬斤,換算成漢龍常說的噸,約兩萬多噸。堪比目前大宋一年產鐵的八分之一了。” “其它還有些雜事,看去年一年工作總結,各項數據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比如去年下半年海洋貿易收入,已經達到了一千九百萬貫,比前年下半年增長了三百萬貫,可喜可賀。” 范仲淹做著發言報告,笑著說道:“另外等今年的大裁軍項目規劃完成之后,我們就有足夠的人手開始挖洺水到漳水之間的運河,就可以在邯鄲建設鋼鐵廠,讓我們的鋼鐵產量再次提升,都是好消息啊。” “只要在谷底,怎么樣都是向上攀爬。” 趙駿也笑瞇瞇地說道:“大宋現在正是上升期,以前缺的只是走向未來的眼光而已。現在有政制院把控局面,只要堅定不移地跟著政制院走,國家會好起來,百年之內,我的東方一極戰略,也必然會完成。” 呂夷簡、王曾他們其實也已經知道了今年的規劃,之前瞞著他們是因為沒找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法,造成他們嚴厲反對,但現在既然已經找到了辦法,那自然就無所謂了。 反正他們在軍隊里倒沒什么利益糾葛。 呂夷簡咳嗽兩聲,今年開春以來,政制院幾個老人的身體情況都不太好,歷史上這些人都是在最近幾年相繼去世,能夠還活著,純粹靠趙駿帶來的藥保命。 他咳嗽完后,才沉聲說道:“冗官和冗費的事情,下定決心,想想辦法,其實也不是不能執行。但這冗軍之事,老夫一直覺得,是不是該一步步來,每年裁撤個幾萬人就足以,何必一刀切?” “每年裁撤幾萬人,一百多萬人那得多久?” 趙駿皺眉道:“現在正是大發展時期,可不能畏手畏腳。何況朝廷也給這些人找好了生計,前途未嘗沒有比在軍營里強。” “還是那個問題,在軍營里穩定,士兵們不一定會答應而且” 呂夷簡猶豫了一下,沒有說。 “而且什么?” “而且其實我們都聽說,空額怕是不止二十萬。” 王曾試探性說道:“缺口怕是很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