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中弋陽寶豐鎮軍陽山當中,崇山峻嶺間就有數個村,名為青山鄉,沿著青山河,也就是后世饒河支流雙港河往南行七十余里就是。 寶豐鎮離弋陽縣城也才三十多里路,但這個鄉卻是寶豐鎮最偏僻的鄉,當地村民別說去縣里,就算去鎮上都少。 見到新政,眼瞅夏稅要交,鄉里地主就與里正動了歪腦筋,隱瞞了取消大量苛捐雜稅的消息,催促農民們繼續交稅,其中不需要繳納的賦稅,幾乎全都落入他們的腰包里。 到七月份,柳永就巡視了不少地方,大多數地方都基本完成了政令下達,農民們興高采烈,整個州都洋溢在一片熱火朝天,歡欣鼓舞當中。 “當今陛下素以仁德著稱,以前是遼國和西夏逼得太苦,以至于冗兵甚重,國家不得不多納稅款以維持兵事,如今范公西敗元昊,北破宗真,揚我大宋國威,自該輕徭役,減賦稅,與民休息。” 青山鄉山腳下,偽裝成山貨商人的柳永與信州通判江璩走在河邊山道上,他們現在已經走了大半個信州,視察完寶豐鎮之后,就要前往貴溪,那里是最后一個點。 柳永穿著普通的長衣大褂,江璩也是差不多的造型,兩個人身邊跟著七八個州府衙役組成的衛士,似一個個長隨打扮。 雖然腰間個個鼓鼓囊囊,瞧著怪怪的,但不是懂行的人倒一般真難看出來。 江璩笑著說道:“太守所言極是,天子仁厚,愛民如子。且柳公亦又何嘗不是?此番我們踏遍信州各地,就是為了探訪地方百姓是否都已經享受到了朝廷的恩典。” “在職一方,就有牧土之責,朝廷看重民生,看重百姓,我等亦不敢懈怠啊。” 柳永長嘆了一口氣。 他們隨后沿著崎嶇的山路,在向導的帶領下,進入了深山。 便當他們走過一個小山梁的時候,前方卻出現一個人影,那是個三十歲上下的男人,挑著擔子,擔子兩邊各有一個籮筐,籮筐里坐著兩個小孩。 見到柳永一大群人,那個男人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就繼續悶頭往前走。 看到這一幕,柳永皺起眉頭,便以問路為名走過去說道:“這位邑親,請問前面是青山鄉嗎?” 邑親在宋時差不多就是老鄉、鄉親的意思。 那男人只回了句:“是。”就也沒有多做停留,繼續往前行。 柳永忙道:“邑親,你這挑著里兒是去哪啊?” 男人腳下更快了,沒有回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