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刻夏竦望著他那將近一畝大小的荷花池,手里捏了把魚食扔出去。 剛才他送走了寶文閣侍講姜吉,雖然姜吉只是個正七品,但夏竦還是非常高興地接待了他,和他一起吃了晚餐。 原因是姜吉為天圣年間樞密副使姜遵的兒子,姜遵早年擔任巡按使的時候,夏竦正知襄州。 恰逢當時襄州發生大饑荒,夏竦打開公倉,又四處調度糧食,救濟了四十六萬災民,姜遵就把這個政績往上報,宋真宗便給他賜書褒諭,還在襄州刻成石碑,永志不忘。 可以說夏竦一路走來,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貴人相助。 因此雖然曾經的貴人都一一離去,可對于貴人的子嗣他還是多有照拂,并沒有人走茶涼。 這次姜吉過來,其實是來提前開香檳,慶祝夏竦高升。 因為夏竦的上司程琳事發了,已經被皇城司抓走,接下來就是三堂會審,由御史臺、大理寺、審刑院,也就是公檢法對他進行處理。 而目前各部侍郎分左右,宋代以左為尊,所以實際上夏竦就是財政部二把手,程琳倒臺,他上位是大家都以為的事情。 只有夏竦自己知道,只要呂夷簡和趙駿還在政制院,那他升遷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因而此刻夏竦面沉如水地坐在池塘邊,一言不發。 就連寵信的小妾過來,想陪他一起坐坐,都被他驅走,不允許任何人來打擾。 夏竦在想一個問題。 自己該怎么樣才能夠獲得升遷,真正進入政制院,成為一方大員? 最簡單的辦法那自然是得到官家的賞識,直接任命。 然而真有這么容易嗎? 現在官家寵信趙駿,又權交政制院,內外治理,除軍權還把持著以外,如今政制院可謂是大權獨攬。 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想進政制院,就得趙駿和呂夷簡點頭。 甚至呂夷簡都不用,趙駿就足以。 畢竟如今滿朝誰都知道,李迪和呂夷簡是死對頭,可因為投靠了趙駿,如今已經升任宰相。 那他能不能讓趙駿點頭呢? 知院最喜歡實干家,不喜歡那些空談者,論能力,夏竦自問是有的。 但當初他曾經“不小心”得罪過知院。 夏竦現在只恨自己當初嘴賤,干嘛要嫉妒心暴漲,忍不住摻和一下當初反對趙駿上位的事情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