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二百五十五章趙駿怒斥群臣在趙駿的壓迫下,剛剛還如菜市場般的朝議,短短的幾秒鐘內,就重新排列出隊形來。 其實有些官員也不忿于趙駿的強勢,甚至趙駿在政制院知院這個位置上,受到的彈劾從來都沒有少過,只是他一直懶得搭理,權當放屁。 要是以前趙駿這么吼百官,說不準就有刺頭立即站出來跟他對噴,宋朝和明朝黨爭其實非常不缺清流硬骨頭。 比如王安石和司馬光,兩個人都不貪不占,清廉有加,互相都佩服對方的人品和道德。 然而政見就是相左。 這無關大家是不是貪贓枉法,是不是清流高潔,純粹就是立場不同。他們都有自己的認知,有自己的想法,固執己見,才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趙駿的存在其實就是幫助政制院的諸多宰相完成了政見統一,因為他來自后世,歷史已經證明了很多事情。 如慶歷新政是對的,王安石變法也是對的,方向沒什么問題,方法有錯漏之處。 所以在已經向皇帝和諸多宰相證明了很多事情,完成了他們的政見合一的情況下,他才能夠得到皇帝和宰相們的支持,坐在了這個位置上。 但他能統一政制院宰相的意見,卻不能統一百官。 畢竟除了政制院的人以外,其余人都不知道他來自后世,可以將歷史的對錯分得清楚,那自然就不能讓百官們都對他信服。 就好像古人對君權致上,對天象異常,對孔子的儒家學說,對鬼神信仰深信不疑一樣。 歸根到底,這是認知問題。 他們對萬事萬物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造成了只信自己那一套世界觀和價值觀。 趙駿完成了對皇帝和宰相們的三觀調整,卻沒法重塑百官們的三觀,所以百官們很多人對趙駿能夠坐上政制院知院的位置,表達過不滿和不認同。 但現在卻無人站出來與他作對。 原因有三。 一是趙駿余威猶在,當年一言不合,鹽鐵司一司數百名官員全部罷免,而且有罪的抓了,無罪的也都罷職,造成了滿朝震驚。 二是朝議確實有朝議的秩序,宰相有維持朝議秩序的權力,趙駿要求大家重新站好,并無不妥之處。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反對派和革新派都無人敢得罪趙駿。 因為主持新政的是范仲淹。 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把矛盾輸出點集中到了范仲淹頭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