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四十五章 慶歷新政,吏治篇-《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2/3)頁

    “但你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你們那個年代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大不相同,而在大宋,即便是地方官府嚴格執行,可派去執行的人員卻是與地主惡霸勾結極深的本地胥吏。”

    范仲淹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道:“按照后世的話來說,咱們基層的掌控力遠遠不足,一個縣的官員需要靠這些胥吏去執行公務,那么出現包庇、隱瞞也是遲早的事情。”

    “這一點我當然想到了,你以為我出去這幾年白跑的嗎?怎么不知道地方胥吏的危害?”

    趙駿笑道:“對于這樣的上下結構,我早已經研究過。要想瓦解地方胥吏,就必須從三方面著手。”

    “哦?”

    范仲淹來了興趣道:“哪三方面?”

    “第一是必須要給予他們收入來源,第二是需要給予他們上升空間,第三是給予他們監管力度。”

    趙駿說道:“這些龐大的胥吏并沒有納入朝廷的俸祿體系里,收入全靠吃拿卡要,而且沒有上升空間,干著最臟最累最苦的活,看不到希望,那自然會自甘墮落,但有了收入保證,有了上升空間就不一樣了。”

    “你是指兩稅制,還有胥吏考核?”

    范仲淹想起了趙駿在改制當中提到的另外幾個東西。

    “不錯。”

    趙駿點點頭:“稅務以后改為國稅和地稅,地方稅務留下作為地方開支以及胥吏工資,胥吏當中優秀者可以被縣令推薦前往州府參加考試,考過者再來汴梁繼續考試,過試者就能入仕為官。”

    國稅和地稅兩稅制度就不用多說了,胥吏考核跟后世公務員考試不同,而是根據漢代察舉制以及唐宋科舉制結合出來的產物。

    漢代如果有胥吏干得好,就會被州府推薦做官,這種形式叫做舉茂才。

    科舉則是考進士。

    但漢末這種舉茂才的形勢已經形同虛設,察舉上升通道往往被豪門貴族壟斷,當時有“舉孝廉、父別居。舉茂才,不知書”的說法。

    所以趙駿把二者結合,讓地方縣令推薦優秀的胥吏參加州試,也相當于科舉里的鄉試。過了州試就能參加吏部組織的會試,考過了就能享受進士待遇,入仕為官。

    如此一來,由于地方縣令幾乎沒有能量插手進州府與京城會試的考試級別,通過州試和會試,就杜絕地方縣令推薦親屬,徇私舞弊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能夠選拔一些較為優秀的胥吏人才上來。

    當然。

    由于龐大的胥吏集團有不少人明明非常優秀,但家境貧困讀不起書,文化水平不一定高,因此必然要降低文化難度,以實干為主,學識有一個宋朝秀才水平就差不多了。

    相比于死讀書,趙駿更看重的是實干能力。

    “嗯,這么一想,由于胥吏被舉薦的資格掌握在縣令手里,又有了地方上的收入,與地主惡霸勾結的可能性確實小了許多。”

    范仲淹覺得趙駿給出的東西還挺像那么回事。

    “但也就是一時有用吧,這樣縣令就掌握了地方胥吏的上升通道,勢必造成縣令對這些人有極大的影響力,若是那些地主惡霸轉頭勾結地方縣令,那危害就更大了。”

    趙駿搖搖頭道:“所以高級官員一般五年一任還是不能套在州縣的下級官吏身上,就以三年一任比較好。三年一般也能做出成績,且和地方牽扯沒那么深,通過地稅和胥吏考核,希望大部分地方縣令把握住機會,鏟除地方毒瘤吧。”

    “那監管呢?縣令本來就很容易被胥吏欺騙,如何能監管得到胥吏?”

    范仲淹又反問。

    “農會。”

    “農會?”

    “不錯。”

    趙駿說道:“各縣應該組織清點每縣具體人口,鄉鎮分布情況,以村莊距離為界,允許村民組織農會。農會成員必須是只有一戶擁有二十畝土地以下的中農、貧農以及雇農組成。”

    “它的作用是什么?”

    “自然是幫助地方官府監管地方,間接達到監督的作用。”

    “你這就扯淡了,先不說農會聽不聽地方官府的命令,萬一百姓拉幫結派,豈不是更容易出現起義的狀況?”

    范仲淹表達了不滿。

    古代社會權力不下放到基層,而是由地方鄉紳、地主、宗族管理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讓百姓自治,一旦天災年月,那么多百姓聚眾抱團,很容易造成起義。

    所以這個策略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趙駿也有理由的,他說道:“這是我根據實地考察出來的結果,我發現地方上百姓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高,只是受到的束縛太多,生產力提升不上來。”

    “若是組建農會,農會直接對地方官府負責,可以看做是鄉政府,擁有一定權力,如果鄉里出現什么問題,農會應該積極參與管理,并且報告給官府,就非常有助于官府對基層的把控。”

    “像爭奪水源、村寨械斗,就能夠通過農會和官府進行協調。另外由官府與農會共同組織合作社,官府收購農民手中多余的農具、牲畜、糧倉等,充當公共農具共用來釋放生產力。”

    “農會組建后,農民互相幫扶,互相救助,這樣也能增加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我個人認為是一舉多得的辦法。如果你覺得有什么問題的話,那就再商榷吧。”

    其實這個辦法除了是趙駿自己考察地方農民百姓認為可以做的以外,還有這也是后世我軍在根據地的辦法,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但拿后世的辦法套在古代,有些可能用處比較大,但有些就不一定能實現,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

    范仲淹還是搖頭說道:“你雖然下了基層調研,可你畢竟沒有長時間在古代農村生活過,有些太過于想當然。雖然你批判鄉紳、地主、宗族管理是封建糟粕,但至少在這個時代,有它存在的理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刚察县| 津南区| 乐亭县| 贵南县| 搜索| 巨鹿县| 苏尼特右旗| 湖北省| 黔南| 台安县| 海伦市| 正阳县| 东平县| 峡江县| 舞钢市| 邵阳市| 鄂州市| 鄂州市| 莲花县| 七台河市| 运城市| 合作市| 舒城县| 嵊泗县| 论坛| 天等县| 辽阳县| 榆中县| 唐河县| 抚松县| 特克斯县| 汶川县| 朝阳县| 乐至县| 乾安县| 大渡口区| 仙居县| 盐城市| 仲巴县|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