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到這個結局,李元昊已是心如死灰。 康帝元年十月,宋遼在八月底和談的內容就已經傳到了西夏,此時興慶府,元昊王宮當中,外面大雪紛飛,李元昊的心情跟外面的雪一樣冷。 他為人殘暴嗜血,由于憤怒最近這一年的時間里甚至殺了好幾個侍從,連張元都差點被他殺死。 因為宋軍那邊謠言,說張元是他們派過去的臥底。 雖然這么簡單的反間計不一定奏效,然而很多時候,對于上位者來說,都是寧可信其有,不敢信其無。 廉頗不就是被這么低劣的反間計給換下去了嗎? 所以當時李元昊真的對張元動了殺心。 也幸好張元能說會辯,察覺到了李元昊的殺意,急忙向李元昊表忠心,并且表示這是宋軍的反間計,請他一定不要上當云云,這才熄滅了李元昊殺他的心思。 歷史上李元昊中反間計殺了兩個大將野利遇乞、野利旺榮,是種世衡經過層層設計,精心布置。 再加上當時元昊取得幾次大捷,對宋國戰事占據優勢,對于兩個將領的重要程度變低,在疑心兩個大將的情況下,自然就能夠中計。 但現在他遭遇兩次慘敗,人心浮動,再殺人的話顯然有些不合適。 且宋軍確實沒有對張元的反間計做什么布置,純粹就是邊境軍隊開玩笑,說張元帶著李元昊來襲,讓李元昊損兵折將,是他們的臥底之類。 因此無憑無據,光靠謠言殺一個頗有才干的軍師,李元昊還沒有這么沒腦子。 冷靜下來之后,李元昊就立即安撫了一下張元。 今日王宮當中議事。 李元昊與幾個重臣在一起。 屋內炭火點燃,透過旁邊窗戶,能看到簌簌的雪花紛飛。 他穿著厚實的皮毛裘衣,身上倒是暖和,可臉色卻非常難看,環顧四周,長嘆一聲道:“諸位,我大夏,何去何從啊。” 張元面色沉重,他其實知道眼下的處境,西夏只能再恢復到以前向遼宋稱臣,兩不得罪的情況。 但作為“落第秀才”這樣一個在古代和近代都“豪杰輩出”的傳奇職業,張元的自尊心告訴他,他想要向宋朝復仇,決不能再讓西夏跟以前那樣向宋稱臣。 所以他選擇了沉默。 不過另外一個大臣謀士楊守素倒沒這方面顧慮,他向李元昊進言道:“陛下,連強大的遼國都敗在了宋軍的火器手中,足以說明大夏之敗,非戰之罪也,當從長計議。” “你說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