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政制院換屆,有資格入選的總共十五人。 除了十三個重要部門的尚書、御史臺、諫臺一把手以外,還有曾經的候補同知晏殊、范仲淹。 呂黨提名了五個,晏殊、程琳、章得象、陳執中、賈昌朝。 王黨則提名了四個,鄭戩、韓琚、葉清臣、蔣堂。 趙駿提名了三個,范仲淹、李迪、李諮。 這樣就只有吏部尚書李若谷、稅務部尚書胡宿、警察部尚書杜衍這三個沒有后臺的人不能入政制院。 臺下三人臉色如常,對于這個結果其實早已經知曉,倒也并沒有感到意外。 唯獨一人以怨毒地目光看向了呂夷簡和趙駿一眼。 此人正是財政部侍郎夏竦。 夏竦跟呂夷簡有怨,自然就不可能當上重要部門的尚書。 但他也是個對權力欲望極大的人,當初見識到了政制院的強權之后,就極為震撼,因此定下了將來入政制院的目標。 可惜的是他運作幾年,始終未能先當上各部尚書,再等到政制院換屆的時候一舉入院。 其中自然是呂夷簡打壓的緣故。 然而在剛開始各部門改制之時,他當時是很有希望拿到一個尚書位置。 只是趙駿的一句話,就把他打回了原形。 沒辦法。 劉元瑜那次事情確實沒有證據,可就算沒有證據,趙駿也懷疑是他干的,自然對他很不滿意。 那次事件后夏竦腸子都悔青了,哪怕是覺得趙駿年紀輕輕上位不合理,卻也明明可以跟旁人一樣,先看看局勢再做決定,為什么就改不了嫉妒的老毛病,多那一句嘴慫恿沒腦子的人去沖鋒做什么? 可這種事情本來就難說,誰又能料到堂堂一個三司副使,說被擼就被擼了呢?甚至后來還被抓了,反而更彰顯政制院的權力,實在是讓人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 所以怪就怪在夏竦錯誤地判斷了形勢,還是拿以前那種言無非罪的官場潛規則去考量,以為就算是彈劾趙駿,也不會有什么事。 卻不知道知院這人小心眼,在自己有能被查到證據的犯罪情況下,得罪了他還想走?哪這么容易。 不過對于夏竦這種陰險的人來說,就算是后悔也最多后悔一陣子而已。之后又很快把怨恨轉移到了趙駿和呂夷簡身上,怨恨一個沒讓自己當尚書,另一個打壓自己。 今天又見到政制院換屆,完全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心里的那股怨恨就更加強烈。嫉妒的眼神看向諸多同僚,眼珠子都快瞪出來。 但不管怎么樣,他就算眼紅到得紅眼病都沒用。 趙禎見提名名單已經出來,便點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回政制院投票表決吧。” 說著揮手道:“散朝,除范仲淹和晏殊,其余被提名的人留下!” “退朝!” 王守忠大聲說道。 百官告退。 程琳、章得象、陳執中、賈昌朝、鄭戩、韓琚、葉清臣、蔣堂等人則是忐忑不安地留在了垂拱殿。 趙禎、趙駿、呂夷簡等原本就是政制院的人則去了紫宸殿后閣。 沒辦法,垂拱殿離崇政殿有點遠,離大慶殿后閣的政制院辦公地也一樣有點遠。 現在正冬天,大雪紛飛地,眾人不想跑那么遠,垂拱殿大家還等著投票結果,那自然還是盡快處理得好。 一行人到了后閣,閣中點燃了炭火,除了偏側開了一扇窗通風以外,屋內倒也還算暖和。 大家按照位置坐定。 趙駿這次就不是坐在主位上,而是趙禎的左手下邊,呂夷簡坐對面。 等眾人都坐好之后,趙禎看向趙駿道:“大孫,這次政制院換屆,你覺得應該怎么安排才是?” “人有點多了,本質上來說,咱們的政治體系是政制院上對官家負責,下進行全國政務處理,包攬除軍事外的一切政治主導方向。” 趙駿雙手一攤道:“既然要制定大方向,要那么多人做什么。朝廷需要的是一個正確、強力、集中起來的聲音,而不是大家都互相發聲,互相爭權奪利,鬧得政制院里烏煙瘴氣。” 說著他還瞥了眼呂夷簡,這老登在自己游走天下的時候排除異己,打壓政敵,十五個重要部門一把手,他能安插進去四個,要不是還有王曾幫忙牽制一下,加上他也不敢做得太過分,恐怕滿朝官員都是他的小弟了。 呂夷簡自然能感受到趙駿的眼神,好整以暇道:“官家,對于這一點,臣早有思量。” “哦?” 趙禎問道:“呂相有何良策。” “臣以為,現在的規矩可以改一改,如真正進政制院,且能知曉漢龍身份的,只能是同知。” 呂夷簡說道:“候補同知反正只有建議權,而無參政權,可以以后取消候補同知參會,把會議內容發給他們,由他們提出建議即可。” 趙禎思考道:“呂相的意思是多提幾個候補同知?” “是的,同知自然是不能輕易授予,范仲淹晏殊勞苦功高,入院順理成章。” 呂夷簡笑道:“程琳的財政部是政制院下的第一部,且他以前就是計相,位高方顯權重。賈昌朝執掌教育部,教育部是將來重中之重,非高位不能推動教育發展。兵部更是如此,要想改革兵制,自然要有相應的位置。諫臺監督百官,若是權小,則如何使監督之權?” “至于其余人?” 呂夷簡淡淡地道:“如那工部、戶部,現在尚不是國家大力建設,查詢戶籍之時,所以不能入院,也是正常的事情。禮部、工商部、刑部,禮部只有象征,近乎虛設,但古太常為九卿之首,權低而位高,可入候補,工商部只管商業,刑部管律法,不如前幾者重要,同樣當入候補。” 他這話一聽還乍有道理,因為財政部非常重要,在后世排名當中雖然只是第三梯隊,但那是在國家排名,下到地方,縣市財政局、省財政廳,那不妥妥的各部門老大?各個部門都要求著財政局撥款。 教育部和兵部也確實都是未來要改革的方向,教育事業關系到數理化的推廣,兵部則是要改變冗兵現狀,諫臺要行監督權力。 但難道工商業和法律就不重要了? 顯然呂夷簡這一手就是避實就虛,打擊敵對黨派,把王曾那一派的人排除政制院外,趙駿提的就給個候補同知,自己的全都入院擴充自己實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