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呂夷簡問。 趙駿沉聲道:“那就打得他們放,現在遼國那邊內部已經不穩,端倪出現,耶律宗真要是蠢到想亡國,那就和他打下去吧!只要最后勝利的是我們,挾滅遼之威,哪怕國內動蕩亂得不行,也勉強能夠挺住,最后也不過是從廢墟里重生而已。” “那樣會死很多人的啊。” 王曾嘆了口氣。 “誰又希望死那么多人呢,但還是那句話,我不想現在宋遼全面開戰,讓我們的百姓處于水深火熱當中,但如果遼國逼著我們,我們也只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趙駿亦是長嘆了一口氣,看向窗外。 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凝重。 沒有人真希望開戰。 雖然打起來,他們都認為宋國贏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也得有七成。 問題是即便如此,那也是兩虎相爭,一死一傷。 遼國滅亡了,大宋也不會好受。 所以這個房間里包括趙駿在內,都希望和平。 可偉人說過,“我們愛好和平,但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這是至理名言,趙駿銘記于心,不敢忘卻啊! “咚咚咚!”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響起了三聲清響。 這是王守忠的敲門聲。 趙禎連忙說道:“進來!” 他知道王守忠素來守規矩,能讓他在自己與政制院眾人交談的時候敲門,就必然是有重要大事了。 王守忠進來,先向眾人躬身行禮,隨后說道:“官家,希文公六百里加急上書。” “哦?” 趙禎忙道:“呈上來。” 王守忠就把劄子遞了過去,趙禎接過后掃了一眼,臉上露出大喜之色:“遼人答應了。” “什么?他們答應了?” “這這這!” “太好了,他們竟然真的會答應。” 呂夷簡、王曾、宋綬、蔡齊、盛度、晏殊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雖然他們都是大宋的聰明智者,但能取得這樣的勝利,簡直是他們連做夢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畢竟長久以來,遼國一直都是壓在他們頭頂上的大山。 有一天他們發現這座大山居然已經矮到與自己平視的時候,這自然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唯有趙駿一副智珠在握,一臉微笑的表情。 其實他表面上鎮定,心里也是慌得一批。 雖然篤定遼國大概率會同意,但萬一遼國沒什么聰明人,全都是滿腦子肌肉的武夫,寧愿國內崩潰也要兩敗俱傷呢? 所以現在看到遼國最終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趙駿還是暗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里感嘆遼國還是有智者。 “只是.” 趙禎看完劄子之后,沉吟一會兒,猶豫說道:“他們還是有幾個條件。” “什么條件?” 趙駿問。 趙禎就把遼國提的幾個要求說了一下,末了又問道:“大孫,能答應嗎?” 所有人都看向趙駿,畢竟誰都知道,趙駿才是拿主意的人。 “能!” 趙駿認真地點點頭。 “太好了,簡直是大勝利!” “此次和談,怕是要載入史冊了。” “在老夫有生之年,能見到遼國有吃癟的一天,真是讓人感慨啊。” 幾個年逾六七十歲的老頭都是老淚縱橫。 他們年輕時候其實經歷過澶淵之盟的屈辱,也知道遼國人到底有多頤指氣使。 現在卻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勝利,讓眾人無一不熱淚盈眶。 然而沒想到趙駿卻沉聲道:“先別高興得太早啊,這些條件可以答應,但其中第一條有問題。” “大孫,知足吧。” 趙禎知道這是指名義上歲貢有辱國體的事情,勸道:“他們愿意拿東西換就已經不錯了。” “不行,我還是要提兩點第一,以前澶淵之盟是納,但現在不行,改為贈!” 趙駿說道:“第二,即便是贈,想得到這個名聲也不容易,得花錢買,那就原本價值三十萬貫的東西,給我們三十五萬貫吧。五萬貫買個名義,我們吃點小虧,不過分吧。” “他們能同意嗎?” 呂夷簡勸道:“漢龍,見好就收吧,現在來之不易的和談,莫要再起波瀾。” “是啊,就這樣吧。” 晏殊也勸道。 “你們真是,怕什么,他們既然已經答應了和談,那就說明這事已經敲定,不可能改。” 趙駿笑道:“何況這不間接就說明遼國那邊已經頂不住了嗎?在這點小事上,他們也不會再多做計較。最多就是他們回國后宣傳是“納”或者“獻”,我們不予回應就是,在國內我們只說取消了歲幣就行,隨便耶律宗真在遼國怎么說,我們只要好處!” 這其實還是國格的問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獻”是個下奉上的詞,歷史上重熙增幣,遼國就要求“獻”,是富弼強烈要求,才改為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