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五章貪腐案真相五月十四日上午辰時,趙駿拜訪了畢昇。 對于這個活在初中歷史教科書里的男人,趙駿還是很感興趣。 此時的畢昇已經六十五歲,不過身體卻非常健康,耳不聾眼不瞎,在古代非常難得。 得知趙駿過來,他連忙帶著一家老小迎接。 趙駿慰問了這位大發明家,然后在現場諸多官員以及街坊鄰里百姓簇擁下,發表了一下他對發明創造的看法。 他指出,科技發明創造,是提高生活便捷的關鍵,鋤頭、弓箭、刀刃,其實都是發明。 儒家一些流派斥責工匠制造是“奇技淫巧”“雕蟲小技”,這肯定是錯誤的。只要是對人們生活有益的發明創造,就都不是壞事。 不過世人也常對儒家這樣的抨擊有誤解,儒家自己內部也產生了分歧。實際上儒家并不是說發明創造不好,而是說不能用一些無用卻新奇的東西進獻取悅皇帝。 所以對待發明創造,要有良好的構新意識以及正確的思想觀念。 趙駿強調,發明創造并不應該為了進獻取悅,而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就像鋤頭、曲轅犁、水車等發明一樣,改變人們的生活,讓世界更進一步。 所以朝廷鼓勵大家多發揮勞動人民的智慧,為此特意建立創造局,希望全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參與到發明創造當中,積極發揚建設新風。 這次趙駿過來,就是代表創造局對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獎章。朝廷不僅給畢昇頒布發明創造證書,而且還給予現金獎勵。 在諸多官員和街坊鄰里的見證下,趙駿親自把他昨晚上臨時寫,臨時蓋了他政制院知院的印章證書和二十貫現金交到了畢昇手里,讓老頭熱淚盈眶,感嘆自己的發明終于有了價值。 一系列過程自然是趙駿策劃。 事實上畢昇的活字印刷術至少在當時,或者說在封建社會意義不大,一直到晚晴民國,由于歐洲利用活字印刷術壯大了出版業,人們才知道它的真正用途。 所以畢昇就算是發明了這東西,在宋代除了看看稀奇的人,人們還是更愿意用雕版印刷,而不是他發明的活字印刷。 不過趙駿卻知道它的價值,泥活字確實弊端很大,但將來可以改進為鉛活字,效果更好。 有了活字印刷術,出版業將蓬勃發展,以后會帶來巨大的宣傳效果。 再加上趙駿本身就重視發明創造,提出科技興國的理念,因此這次來見畢昇,除了要看看歷史教科書里的人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承擔一定政治意義,起到千金買馬骨的用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