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九章搞錢!搞錢!搞錢!十一月底,汴梁的氣溫越來越低,天氣也變得愈發陰寒起來。 白日的天空時常飄著陰云,即便偶爾出太陽,那陽光也是慘白,照在人身上仿佛一點溫度都沒有。 今日三司院衙門,開始收拾起部門文件。 幾十名吏員把一籮筐一籮筐的文書裝起來,向外搬運,往大慶殿的方向而去。 汴梁皇宮分為前宮與后宮,前宮中間有文德殿、大慶殿兩座主要建筑,文德殿前面就是三司、樞密院以及政事堂各衙門。 大慶殿前面是一個巨大的校場,這里屬于接待外賓、舉行盛大慶典以及皇帝或其他重要人物過生日舉辦宴會與蹴鞠大賽的地方,一年最多也就用兩三次。 趙駿一直覺得這么大的地方空著怪可惜,恰好新部門成立之后,就讓工部在這里重新修建了一些院落,當作各個部門的辦公場地。 并不是那種大型宮殿,就是普通院子。 這種院子壘砌的速度很快,三進三出,占地方也不大,容納百多名官吏辦公還是沒什么問題,因此還算是比較經濟實惠的類型。 現在確實簡陋了一些,不過工部和八作司那邊已經在加緊趕工,估計到明年會修葺得跟現在的三司院一樣。 至于三司院,如今改出了工商部、財政部、戶部、交通部、自然資源部、稅務部六個部門。 那邊僅剩下原來負責道路的交通部、負責管理工商業的工商部以及自然資源部。 財政部、戶部、稅務部三個重要部門搬到了大慶殿前面,加上新成立的警察部、教育部等,與大慶殿后面的政制院只有一殿之隔。 整個部門重新改制以后,各部門進行了重新規劃。 原來的三省已經名存實亡,無事無責,因此干脆取消掉,樞密院依舊維持原來的構造,其余諸部分散的分散,新建的新建。 這樣分開的部門加上新成立的部門,無疑會又增加一些官員數量,以至于讓冗官的問題加劇。 但好處也顯而易見。 目前大宋最高行政機構為政制院,下面是一批一級機構,為財政部、工商部、警察部、教育部、稅務部,以及禮、吏、兵、刑、戶、工等傳統六部。 這些部門的主官略高于普通部門,除尚書頭銜外,還會加一個觀察候補同知身份,相當于從二品級別。 然后是普通部門,分別為大理寺、審刑院、御史臺、自然資源部、交通部、進奏院、統計部、交子部、地質部、外交部等。 之后政制院直屬下轄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流內銓、三班院、審官院、品院、火器局,創造局、制敕局、起居局、禮儀局等二十多個次級部門。 如此就組建了整個上下級權力機構。 從冗官的角度來看,由于部門增多,人員也增多,導致閑散官員有了差遣,冗官加劇。 可從實際角度出發,重新定制了上下品級,完善了機構秩序,讓各個部門上下級明確,不再像以前那樣互不統屬,造成混亂。 同時也取消了三省、太常寺、宗正寺、光祿寺、衛尉寺、太仆寺、司農寺、太府寺這些無事無權無責的機構,恢復了原來六部的職能,大大加強了政制院的權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有點像是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只是當時三省之間互相牽制,而現在的三省構成政制院,形成了一股整體力量,壯大了相權。 并且由于目前相權和皇權連接在一起,政制院被趙駿類比為一個明清內閣、軍機處的機構,皇權的力量也得以增加,施政更加集中。 最關鍵的是將原本極為臃腫的三司拆解之后,機構雖然更多,部門雖然更龐大,卻少了曾經職權互相重疊,互相影響的情況,大家各司其職,自己部門干自己部門的事情,反而顯得輕松了許多。 這就是部門減重的意義。 唯一不滿的,或許就只有新任財政部長程琳,以及教育部侍郎夏竦。 特別是夏竦,他還以為自己能撈到個部長職務。 但可惜政制院打壓,上得不位。 誰讓他嘴賤呢? 程琳是三司分權之后,原本堂堂計相變成了一個尚書,相當于原來分管度支的三司副使,讓他怎么滿意得起來? 早朝以及之后也多次上書給趙禎反對,但可惜大勢不可改。 這次官場改制是閑散官員們的一場狂歡,滿朝上下支持者占絕大多數,憑他一個人自然無法改變。 于是就這樣,整個景祐改制順利完成。 人員重新分配,機構精簡,部門之間由政制院進行協同統一管理,遠比曾經混亂的制度效率快得多。 刑部那邊加班加點,也已經把各部門章程做了出來,確定了職責制度。 如財政部程琳是主要負責人,下面的分支機構,也由各司司務管轄,精準到個人。 一系列的改制,讓汴梁官場煥然一新,有了一個嶄新的面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