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凡是在街上擺攤、開店、做生意,這些黑惡勢力以及官府的官差衙役,都會過來收一份規費,弄得百姓們苦不堪言。 生意好的還能維持生活,生意差的像洪文這樣,本身就賺不了幾個錢,對方還要收他的規費,交不上來就得挨毒打,對于貧苦百姓來說,幾乎要了他們的命。 所以往日不管是汴梁的普通老百姓,還是小攤販,都要遭受這些人的欺壓。 現在趙駿不僅掃清了開封府那些貪官污吏,斬斷了開封府衙役們向他們伸來要錢的手,還把汴梁黑惡勢力掃空,讓他們免受交錢以及毒打。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汴梁的治安環境幾乎是煥然一新。經商氛圍好了,愿意出來上街購物的人多了,那自然也能促進經濟發展。 特別是夜市,以前雖然夜市繁華,可往往伴隨著更多的黑暗與罪惡,如今百姓們走上街頭安全了很多,做小生意的那種攤販自然也多不勝數,日益熱鬧了起來。 估計gdp都增長了不少。 一晃三天過去。 這幾天時間汴梁的官場和民間完成呈現出兩個情況。 官場上對改制的事情議論紛紛,民間則更在意黑惡勢力被掃平的事情。 官員與官員,百姓與百姓,他們之間互相奔走相告,兩件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東京。 如今刑部已經完成了改制,性質由原來的閑散部門,成為了負責制定法律,制定各個部門規章制度的機構,并且調了一百多名官員進來。 一下子又解決了一百多名閑散冗官的就業問題,立即讓汴梁的冗官們激動起來,又開始活絡起門路,想提前托好關系。 不過由于目前還處于改制前期,只有刑部完成了改制,正在給新部門制定章程,因此倒還沒那么多部門。 但顯然至少絕大多數官員都支持改制。 大宋冗官一萬多,其中大部分都散落在地方,比如蘇軾被貶的黃州團練副使就是閑散官員之一,汴梁也有那么一兩千人。 估計這次改制之后,不僅這一兩千人有了安置,甚至可能得從地方調閑散官員回來,才能填補得了空缺了。 十一月十日,清晨時分,東街兩旁就已經擠得水泄不通。 開封府不止是汴梁官府衙門,而且還是行政機構,相當于后世的首都市政府,不僅是緝盜、捕兇,城市規劃也歸他們管。 但可惜的是歷任權知開封府顯然沒有這方面意識,又或者說難以規劃出一個更好的城市,一直以來開封府違章建筑都是個大麻煩,從趙光義時代就是如此。 此刻街頭違章建筑本來就多,各種從兩側房屋延伸出來的棚子、鋪面、遮雨板弄得街道愈發狹窄,再加上人特別多,擠得中間只剩下一條縫。 開封府和皇城司的砍頭隊伍從宣德門外的橫街出來時還算好,等到了東街,一下子就被堵得水泄不通,馬車的隊伍根本無法前進。 “讓一讓,讓一讓!” “都不要擠,給我往后面站!” “阻攔囚車隊伍,視為劫法場,當場擒拿!” 車隊最前面是個穿著紅色大袍的中年官員威嚴地掃視前方。 這次砍頭政制院以及開封府都極為重視,所以兩邊都派了人,一個負責監斬,一個負責主斬。 政制院這邊派的是皇城司副使高繼敏,開封府則派了同知開封府張壇,此人以正五品吏部郎中的寄祿官兼任開封府同知,是范仲淹之下的開封府二號人物。 在他的威嚴掃視之下,街道兩側的百姓紛紛被左右差役們隔開,總算是讓開了一條道路。 但等到車隊經過,就又是一片混亂。 有人喊道:“快看,那囚車上的人是劉逵喜。” “還有王龍。” “那是李三才。” “都是大人物啊。” “大人物,他們也算大人物?” “難道不是嗎?” “伱們這些百姓就只知道幾個在街頭上撒潑打滾的潑皮,真正的大人物一個都不認識。” “那你倒是說說誰是大人物啊?” 街邊看熱鬧的人群里,百姓們議論紛紛。 其中一個男子得意洋洋地指著囚車道:“你們看,那個人叫韓遠,以前是開封府推官,后來外出為知州,被知院派人給擒了回來,他的伯父,就是原來的樞密副相韓億。” “竟然是他?” 周圍百姓們看過去,就看到一個穿著死囚衣服的中年男子坐在囚車里,雖然面容憔悴,滿頭白發,卻隱約間還是能看到曾經身居高位、養尊處優的模樣。 光那皮膚就跟普通百姓粗糙、黝黑的樣子截然不同,也比其余那些常年要和人打架搶地盤的黑惡勢力潑皮們好得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