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一百五十六章官場改制的影響大理寺和審刑院送上來的名單有一萬多人,經(jīng)過政制院一上午的忙碌核查,駁回了他們的請求,重新進行了批復(fù)意見。 一萬多人里,三百多名官員,殺一百余人,罪不至死者二百多人,最輕都流放嶺南。 大量幫派份子、黑惡勢力,除了極少數(shù)是被迫加入,確實沒有太大惡跡以外,大部分都是砍頭,被判死刑者高達七千余眾,其余就算罪不至死,也是從重處罰。 當(dāng)政制院的復(fù)核指令下達之后,大理寺和審刑院那邊都嚇傻了,有宋以來,即便是太祖時期,也沒有如此大規(guī)模的殺人,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官員。 大理寺卿錢正威以及同知審刑院張揆連忙復(fù)核。 此刻大理寺內(nèi),二人聚于廳堂,看著政制院發(fā)下來的批復(fù)公文,面色都不是很好看。 他們倒不是跟這些案犯有什么勾結(jié),或者里面有別的關(guān)系。純粹就是感覺政制院的指令他荒唐,讓他們覺得無法接受。 “自太祖以來,刑不上大夫乃是大宋鐵律,之前知院遣皇城司擒拿官員,就已經(jīng)令人不可容忍。” 張揆率先開口,看著錢正威說道:“雖說他抓的都是犯了法的犯官,但也要經(jīng)過御史臺、大理寺、刑部以及審刑院,如今不僅沒有經(jīng)過,還要越權(quán)下令,這怕是有失法制!” 錢正威飄了對方一眼,張揆其實和他是同年進士,他四十八歲,張揆四十六歲,而且以前張揆做過大理寺少卿,當(dāng)時自己還和對方搭檔過一陣子。 只是張揆后來因為生病辭官回家休養(yǎng),十年沒有回官場,最近才調(diào)回來,否則也不會只做從四品天章閣待制兼同知審刑院。 不過審刑院也屬于權(quán)重的部門,掌管官員以及大理寺刑罰核查,所以職位雖不如錢正威,但權(quán)力比較大。 因此錢正威苦笑著勸說道:“你最近才回汴梁任職,怕還不知道最近的風(fēng)聲吧,官場改制,各部將從此聽令于政制院。何況以如今政制院的權(quán)勢,節(jié)制百官,下達政令也不算是越權(quán),這事就這樣吧。” “怎么能這樣?” 張揆不滿道:“這豈不是違背了祖訓(xùn)?” “省省吧,知院不在乎祖訓(xùn)。” 錢正威搖搖頭:“如今諸多宰相,還有官家都支持他,政制院權(quán)重是必然的事情,滿朝文武沒有反對過嗎?反對有用嗎?” 張揆沉默了片刻,說道:“反正這字我是不會簽,屆時我會直接找官家進行復(fù)核審議。” “你不簽就不簽吧。” 錢正威嘆了口氣道:“我只能告訴你的是,可能找官家也沒什么用了。” “哼!” 張揆就沒說話了,冷哼一聲,起身離開。 看著對方離開的背影,錢正威搖搖頭,老張最近才回朝堂,即便聽到了些什么,但終究沒親眼見到,又怎么能知道如今大宋的天,已經(jīng)變了呢? 下午時分,大理寺把裁定公文又回交給了政制院,上面只有大理寺幾個官員的簽字,宋朝官制的特點就在這里。 各部門不僅有主管、副管,還有大量下屬官員,名稱上有勾當(dāng)、提點、勾押等職。 一個文件,一項政令,都需要這些官員簽字才能實施。 結(jié)果就是造就了各個部門互相推諉,互相扯皮,政策推廣下去,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個人不簽字,那政策就推動不了,行政效率極其緩慢。 也就是趙駿抓了大理寺一些官員,震懾了大理寺,這些人才不敢違背,要是換了別人,這字怕是不容易簽。 政制院那邊看了新公文也沒說什么,就下發(fā)到了開封府和皇城司去了,罪名的制定和判決一般是由大理寺和審刑院來做,而執(zhí)行之前是由開封府,但如今又加上了皇城司。 至于審刑院的事情,趙駿并沒有立即動手,而是寫在了小本本上。將來新的制度推廣后,對各種表現(xiàn)不好的官員要進行批評記過,發(fā)在邸報上。 新制下,以后凡是記過人員,不僅升遷緩慢,且一旦有三次記過,就是罷官處理。因此這個小本本,堪稱以后的死亡筆記。 很快死刑核定的政令下達,確定從十二月份開始,就對罪大惡極的第一批人犯開始處決。 這個過程可能有很長時間。 也許到趙駿離京的時候,東京郊外的刑場還在每天送人去。 翌日,刑部改制的通知迅速發(fā)了下去,原來的刑部尚書夏竦改為保和殿大學(xué)士,因為之前的六部尚書是寄祿官,所以只需要改一下官職就行。 但眼下刑部顯然要變成實權(quán)部門,李迪不再擔(dān)任三司鹽鐵副使,而是改為了刑部尚書,就去了差遣,只剩下本官。 要是以前世人肯定以為李迪是被罷為閑職了,可如今隨著一份新的通知,官場炸開了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