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盛度說道:“茶商們從交子鋪里拿到錢,也只能去購買糧草,現在糧食價格因為前段時間我們大肆收購,導致糧價上漲了不少,不如趁著現在賣給他們,以充實國庫?” “啊這......” 趙禎傻眼,論黑還是自己這些臣子黑啊。 “我覺得可以。” 王曾說道:“汴梁茶商吃了大虧,可如果今年不去入中的話,那明年就沒有茶引拿茶葉,虛估的錢拿不到了,賣茶葉的利潤也沒了,他們就徹底沒了進項,所以現在只能去買糧。” 蔡齊也道:“不錯,市面上的糧食本來就被朝廷收購了不少,糧價飛漲,會苦百姓。因而與其便宜了那些糧商,不如朝廷把這筆錢掙了,還能平抑糧價。”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幾個宰相紛紛拱手。 對于朝廷來說,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既能解決入中糧食,又能平抑糧價,還能通過中間倒手賺差價。 問題是這些糧食原本趙禎是打算存起來后年跟李元昊打仗用的,現在不繼續收糧反而賣出去,等打仗的時候那糧價還不得上天了? 趙禎略微猶豫,但忽然想到趙駿馬上就要康復了,想來他應該有辦法,于是說道:“那就這么辦吧。” 又商議了一些其它政事,如今見錢法和交子務都塵埃落定,于國事大好,也讓趙禎心情大好,等早上的政務處理得差不多,一行人往后苑的方向而去。 這個時候趙駿正在給孩子們授課,授課時間是一整個上午,早上是兩節數學課,中間二十分鐘課間休息時間,之后再上兩節別的課程。 有的時候是語文課,有的時候是自然課,甚至偶爾還有音樂課和英語課,眼睛瞎了也沒法教多,都是背背單詞講點知識。 今天就上了一門自然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首詩,是老師昨天才教給你們的,這里面蠟炬成灰淚始干,相信大家應該也明白。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意思,里面蘊含了很多自然哲理,我就來說一說。” 趙駿摸索著木板,現在木板都已經換了好幾塊了,由于沒有粉筆和黑板,無法通過擦黑板循環利用,就只能用木板和炭筆,木板上完課后會讓晏殊幫忙清洗。 可不管怎么清洗,時間久了也會把整塊木板變黑,所以沒有辦法,就只能這么換著來。 好在他用木板教學,都不是寫字,而是只畫幾加幾,幾乘幾的數字內容,寫起來倒不是很復雜,這次就又在木板上畫了好幾個圈。 他指著第一個小圈說道:“生物有生命周期或成長周期的說法,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到壯年,最后再老去,死亡,都離不開這個規律。生物也一樣,蠶的生命周期就很短,只有大概不到六十天的時間。” “蠶被產下之后,就是很多白色的小斑點,被稱為蠶卵,這些卵會經過幾天時間成長,孵化出一條條蠶寶寶,它們通過吃桑葉長大,吐出蠶絲,這些蠶絲,就成為了我國古代的絲織物品。” “蠶為什么會吐絲呢?因為桑葉里含有大量氨基酸,蠶必須吐出蠶液進行自我解毒。二是通過吐出大量的絲,將自己包裹起來,能夠抵御天敵的進攻,這是保護自己的手段。” “人們通過養蠶不斷收取蠶絲,等到蠶成長到一定程度,它就會自己結蛹,然后在蛹中不吃不喝,又過了十多天的時間,破繭而出,成為蠶蛾,最后產子死亡。” “這就是蠶的一生,分別為蠶卵、蟻蠶、蠶蛹、蠶蛾,蠶就這樣被圈養著,一生都在為吐絲奉獻,它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我們很多人的人生也是這樣,出生之后,牙牙學語,然后上學讀書,長大之后找一份工作,努力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為家人奉獻一直到死的時候。日子雖然很辛苦,但老師是學歷史的,正因為見識到了曾經的艱難,才知道現在的不易。” “在我們古代社會,封建統治階級往往會對底層百姓進行慘無人道的剝削和鎮壓。很多老百姓出生之后,沒錢去讀書,只能幾歲就負擔起家庭的重擔,下地干活,上山挖野菜,好的年月,也只能勉強養活自己。” “如果遇到差的年月,出現饑荒就很容易夭折。而且這還只是看天吃飯,如果遇到地主階級和封建官僚,就很有可能會想辦法搶走百姓的土地,讓他們連想辦法吃飯的機會都沒有。” “宋代學者張俞有首詩《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就是用蠶來比喻封建社會的黑暗與殘酷,體現了對人民的剝削。” “我們現在在新中國了,人民當家做主,壓迫在我們頭頂上的封建已經不在,每個人都有了讀書的機會,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們將來都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以后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一定不要忘記國家對你們的培養。” 趙駿說到最后,腦袋轉了一圈,被蒙住的雙眼仿佛在環視著諸多學生,認真說道:“老師的眼睛很快就會康復了,這可能是最后一次給你們瞎著上課。老師已經記住了你們很多人的名字,但卻到現在還不知道伱們的樣貌,我很期待能看見你們的時候。老師在這里想說的是,國家一直在關注你們的教育,關注你們的未來,老師也一定為會為你們的未來負責,好好教你們讀書,我希望你們所有人能夠好好學,不要辜負國家和老師對你們的期望,明白了嗎?” “明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