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朕早就想見見你了,會試、殿試朕都頗為遺憾,嗯,不過有句話說得好,錐處囊中,其末立見,吹盡黃沙始見金,馮卿西疆平叛之行,便足以讓所有質疑馮卿的人閉嘴了。” 馮紫英這才抬起頭來,起身一禮道:“陛下過譽了,此番西征平叛,全賴柴大人和楊大人運籌帷幄,方能勢如破竹,順利平定叛亂,……” “呵呵,馮卿過于自謙了,不談馮卿自家功勞,這也還有你父親的功績吧?”永隆帝越看眼前這個少年郎越滿意,不卑不亢,沉穩有度,完全沒有那些個初睹天顏者的唯唯諾諾戰戰兢兢或者故作驕狂,他喜歡這種堅定自信的性子。 “家父功過得失當由柴大人、楊大人和兵部評判,臣不敢妄言。” 馮紫英見永隆帝都稱呼自己為卿了,也就改變了稱呼,這個庶吉士本身就是一種實習階段的官員,自稱學生和臣都說得過去。 “唔。”永隆帝點點頭,“柴恪和楊鶴送回來的奏折,以及你父親通過兵部轉來的奏折,朕都已經看過了,柴恪也說許多更為詳盡的情形還要你來覲見朕的時候匯報,……” “柴大人的確有所托,讓臣在面見皇上時對其的構想方略做一個細致的解釋,……”馮紫英坦然道。 “這個構想,柴恪說是你先提出來的?”這一點柴恪倒不屑于搶馮紫英的功勞,他也不在乎這個。 “的確是臣先行提出了一些設想,但是具體規劃和完善則是柴大人、楊大人以及兵部職方司耿大人他們議定的,臣不敢居功。” “嗯,開海之略,朕有所了解,但朕想先問一問,沙州和哈密衛收復可有難處?” 永隆帝知道關鍵還是涉及到錢糧問題,但是他要搞清楚,這值得與否,莫要成了得而復失,那就真的成了笑柄了。 “以柴大人和楊大人以及臣與家父的商計,沙州拿回來問題不大,便是要守住也不難,唯一可虞的就是糧草的輸送,但以目前甘州所存糧草,尚能支應,只需后續補足便是,……,但哈密衛難度略大,按照柴大人的意見,可以放在明年下半年,待內陸糧食運送上去有足夠的儲備之后,再來考慮,就目前葉爾羌汗國國內的格局,他們并無力干預 無力干預哈密衛的力量,……” 馮紫英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葉爾羌汗國和西海蒙古情況都逐一做了介紹,也談到了當時和柴恪商議的一些想法:“西海蒙古諸部大多是從北邊草原上遷徙過去的,像火落赤、真相臺吉等部皆是如此,他們與北邊草原上的韃靼本部素來不睦,西海歷來出產良馬,若是能促進與西海蒙古諸部的互市,必定可以為我朝帶來豐足馬源,亦可平衡北面互市對韃靼人馬匹的需求,讓北面草原上的韃靼諸部不至于得寸進尺,……” “……,西域商道打通,朝貢貿易皆可順暢,朝廷亦可借此機會理順朝貢機制,為日后進一步穩定西北局面打下基礎,……” 這些忽悠的話也得說一說,這既是說給永隆帝聽得,更是通過永隆帝轉達給朝中群臣聽的。 總要夸大一些西北戰役價值意義,否則這樣無休止的糧草后勤補給,難免又要讓那些個主張節流的臣子們喋喋不休了。 永隆帝當然清楚收復前明失地對自己的意義,無論哪朝哪代,開疆拓土收復失地對帝王來說意義都非同一般,士林民間的名聲都會為之大漲,這對于當下的自己意義尤為重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