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和齊永泰的對話中馮紫英大略感覺到齊永泰接任吏部尚書已成定局,而能否入閣則要看情況而定。 同樣另一位師長——喬應甲可能也會在職務上有所變化,右副都御史可能會再進一步變成左副都御史。 這意味著自己兩位師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都會在朝中進一步提升。 山雨欲來風滿樓。 馮紫英感覺得到因為西征平叛之役對整個朝廷的沖擊,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整個朝廷的穩定。 巨大的錢糧缺口和朝廷威信成為最表面上的矛盾,叛亂和引發叛亂的原因已經危及到了朝廷的穩定,要平定叛亂和光復前朝舊土才能維護朝廷威望,維持穩定,而這需要大量糧餉,而捉襟見肘的朝廷現狀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變革要突破,而這又反過來沖擊朝廷的穩定,這就成為了一個循環死結。 任何一個選擇都會有利弊取舍,現在就是各方面都在加緊評判局勢和各種可能帶來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永隆帝如此,北方士林文臣如此,支持全面開海的南方文臣如此,還有那些個意識到開海不同政策對自身既得利益帶來巨大影響的商賈和他們的代言人亦是如此。 “子遜兄來了?”馮紫英回到家中,寶祥已經告知他客人到了。 經歷了這半年多的風風雨雨,馮紫英給許獬的印象就像是相隔了幾年未見一般,馮紫英身上的那股子從容淡定和冷峻干練氣息越發濃厚,這讓許獬頗有些不解,難道這一場西征平叛給人帶來的磨礪洗禮就這么不一般? 這甚至讓他都有些后悔是不是自己也該去了。 “紫英,休息得差不多了吧?馬上下一期的《內參》又要開始選題了,你是不是該扛起擔子來了?” 許獬坐下,清癯瘦削的面孔上比經歷了西行之后儼然黑了一圈的馮紫英都要白不少了,原來許獬在青檀書院中可是以黑面聞名的。 馮紫英離開之后,并沒有指定誰來負責,侯恂、許獬、范景文、賀逢圣、方有度、王應熊等人都是積極參與,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公共商議的體制。 沒誰能忽略這份在朝廷內部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刊物,尤其是一些有針對性的見解,甚至被一些官員們直接用在了朝廷奏對中,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影響,侯恂、許獬等人都已經覺察到了。 馮紫英能不確定這是不是許獬的由衷之言,或許是,或許不是,都很正常。 雖然《內參》是多人共議確定選題選材,但是毫無疑問作為開篇者的許獬是占據一定主動的,尤其是其本身也是青檀書院的師兄,又是庶吉士,哪怕是一樣有著深厚人脈的侯恂也要遜色他一分。 根據方有度的說法,這二人在馮紫英離開之后就開始隱隱有爭奪主導權的跡象,只不過都還能保持著士人風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