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馮紫英遲疑了一下,鄭重其事的起身拱手一禮,“紫英定當竭盡全力,定不負柴大人和楊大人所托,不過二位大人都在這里,紫英還是要說一句,只怕是朝中財力頗為匱乏,難以支應,若是短時間內難以籌措足夠的錢糧,二位大人當如何?” “我和楊大人亦有奏折上奏皇上,另也有信函去葉方二位閣老,說明此番事宜重大,懇請他們當以國事為重,務必……” 馮紫英搖搖頭,“二位大人,若只是如此,紫英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柴楊二人都是嘆了一口氣,還是柴恪道:“總要一試,紫英可有良策?” “良策肯定沒有,若是有,那朝廷諸公肯定早就想到了,但是飲鴆止渴之策倒也有一二。”馮紫英搖頭。 “飲鴆止渴之策?”柴恪和楊鶴都是苦笑,“可是捐輸?” 捐輸是從前明就有的,無論是捐貢生,還是捐官,皆可,但即便是最荒唐的皇帝和內閣也清楚這等法子的危害,所以捐輸都是時斷時續。 朝廷急需用錢的時候便搞一出來,而且捐得多了,職位卻沒有那么多,而且限制頗多,自然也很容易打擊人家積極性,未必能達到預想效果。 “捐輸也算,但是效果未必好,現在朝廷例制頗嚴,捐官者都有圖謀,卻難以達到目的,便興致乏乏了。”馮紫英搖頭,“紫英所想便是向商賈借錢,……” “借貸?以何為質押,如何償還?”柴恪和楊鶴都皺起眉頭,“那些商人都是要以鹽稅和田賦作抵押,皇上恐怕不會答應。” 他們當然知道要向商人們借錢肯定能借到。 這大周境內的山陜商幫,江南的幾大商幫都是實力雄厚,這還沒有算鹽商這個特定群體。 問題是向他們借錢那都是要說抵押和利息的,朝廷也有過向他們借錢的歷史,但是次數極少,而且都要以鹽稅或者田賦做抵押,而這時朝廷最重要的財賦來源,關乎朝廷生存顏面,這也是最讓朝廷難以接受的。 所以從元熙帝開始便定下不得向商人借貸,現在若是要借貸,只怕就要遭到御史們的各種攻訐彈劾。 但話說回來,你都混到靠借貸度日了,說明你有多慘,人家肯定不放心,自然要各種苛刻條件。 當下永隆帝肯定是不敢接受這個建議的,這不是有意去招科道言官們的攻訐么?在士林文臣們心目中幾乎就要成了喪權辱國的標志了。 “當然不能以鹽稅和田賦,那是朝廷財賦根本所在,紫英的想法是可否以開海為由頭,以海稅和特許為抵押來借錢?”馮紫英這才把自己的意圖說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