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管你想干什么,我都會支持,子遜那篇文章我看了,也幫他修改了,只是我有些好奇,你打算如何處理,直接遞交到內閣,還是要搞一場辯論?” 黃汝良的思維還停留在青檀書院那一套是上,馮紫英啞然失笑,“如果是那樣,恐怕教習會對弟子很失望吧?那樣做,子遜兄自然沒有弟子那么大的話題性,沒那么容易引起爭論,但是起碼還是可以讓人注意到這個論題吧?” 黃汝良注視著馮紫英,“這也是我很好奇的。” “弟子打算就著在翰林院讀書學史和觀政,就所悟所得,辦一份內部文刊。” 馮紫英平靜的目光里蘊藏著某些東西,如同忽閃忽滅的火苗,讓黃汝良難以捕捉到。 “所悟所得,文刊?”黃汝良還有些不太明白,“什么文刊?這是什么東西?” “嗯,弟子在這段時間里讀書讀史,所悟甚多,同時也經常和一些觀政的同學探討,加上各部的各種文檔邸報公函,這么細細品讀下來,就萌發了一個想法,是否可以就著翰林院中的印刷作坊,把所悟所得所論所議寫出來,刊刻印刷出來,請師長尊長們雅正斧正呢?” &nbs sp; 黃汝良何等人,立即就嗅出了其中味道,“紫英,你這個師長尊長,是指何人?” “沈閣老是閣老,當是我們朝中士人的翹楚,自當請他一閱,而方閣老和葉閣老算是我們會試殿試的座師了,自然在列,而子遜兄的文章和在刑部觀政的方叔一篇文章,還有在兵部觀政的大章兄和弟子也撰寫了一篇文章,所以牽扯面幾乎把六部和都察院都覆蓋到了,甚至還包括五軍都督府,所以弟子的意思是既然如此,送佛送到西,不妨先請內閣閣老們和六部九卿一閱,若是可以,那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的堂上官都可以一閱,……” 馮紫英話一出口,便越發順暢:“當然皇帝陛下那里肯定少不了,另外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廷寄的方式寄往相關直省三司,當然具體如何行事,可以根據情況來做決定。” 別的黃汝良不知道,但是許獬那篇文章,黃汝良是知道要引發軒然大波的,而且一旦被人抓住把柄,鐵定了在朝中引起一搏震蕩。 見黃汝良沉默不語,馮紫英自然知曉這其中的威力和黃汝良的擔心,輕笑道:“教習,我們庶吉士也好,觀政進士也好,本來就是一個過渡期,學習觀摩為主,但是既然是學習觀摩,那么我們發現了問題和疑惑,覺得有問題和不明白的地方,當然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我們沒說我們的想法意見就是正確的,也歡迎師長尊長們對我們的一些粗淺幼稚看法予以批評雅正,理不辨不明嘛,但是我們的觀點意見是不是也可以讓師長尊長們看一看了解一下呢?” “而且弟子的想法還準備把師長尊長們對我們的這些觀點的批評指正都一一刊載出來,送到我們每位庶吉士和觀政進士手中,讓我們可以得到一次教誨,這樣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馮紫英的話讓黃汝良眼睛一亮,如果是這樣,那就要解釋得多。 “那你打算怎么做?”黃汝良終于微微點頭。 “其實不復雜,教習,文章印出來,然后在每篇文章后邊我們會附一紙,然后請各位尊長師長就讀后的想法看法撰寫文章,然后統一收集起來之后,經過我們的篩選,在再下一期的這份文刊上印出,供大家品讀和探討,……”馮紫英胸有成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