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從未指望能夠在這個時代遭遇一場真正的現代愛情,那他奢侈,既不現實,也不可能。 時代局限性決定了這個時代的男女愛情也不太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哪怕自己努力融合進入這個社會,讓自己慢慢融入適應,但是某些東西卻總會不經意的在心中浮起。 所以他很理性的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或者喜歡自己但自己并不反感的目標,嗯,哪怕是任性為之也好,利益切合也好,他覺得都可以,不必過分去強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沈家姑娘的確給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但是并不代表自己就一定要在這顆歪脖子樹上吊死,這世間那么多漂亮有趣的女孩子,哪一個不香?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這一切還是等到春闈之后再來考慮吧,想必那個時候自己也有足夠的精力和心思來考慮學業之外的事情了。 重返青檀書院,對于放松了快一個月的馮紫英來說又是一個挑戰,實際上每一個經歷了秋闈大比之后的學子都需要一個適應調整期。 考中秋闈之后,便需要調整,要調整到西園那邊去,因為這四個月時間學習的緊張程度和節奏都不在和東園這邊一樣了。 而那些回各地去參考的學子們也需要根據情況來定是否回書院讀書。 因為像考過了秋闈的學子肯定要回來,而那些沒有考過又愿意繼續到書院讀書的,也會重新回到書院東園,繼續三年的學業,還有一些也許就因為各種原因而放棄了。 此時的書院人少了許多,西園增加了十來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些考過和沒考過的學生們都會紛紛返回書院。 “玉鉉和大章秋闈都過了,估計就這兩天回書院,伯雅沒過,可惜了。”官應震不無遺憾。 山西三杰,年齡都不大,最大的陳奇瑜明年也不過十七,鄭崇儉還要小一歲,而孫傳庭更小,名義上是和馮紫英同年,但實際上還比馮紫英小好幾個月。 “伯雅可惜了,不過他就算是下科過也就是十七歲,還年輕。”馮紫英也覺得有些遺憾。 孫傳庭無疑是青檀書院中他唯一一個有著很深刻印象的前世明末牛人了,居然在這一科中未過,甚至還不如陳奇瑜和鄭崇儉。 弄不好陳奇瑜和鄭崇儉在前世中也該是名聲不小的角色,只是自己孤陋寡聞不知曉罷了。 “山長估計今年我們書院秋闈能過多少?”馮紫英笑嘻嘻的問道。 “順天秋闈應該是成績最好的了,過了這么多,超出了我們的預料,但是順天秋闈和其他省還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這一點上官應震還是比較謹慎,沒有明確表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