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口子拌嘴的時候,馮紫英已經(jīng)出了府門。 張謹和趙文昭回京了。 一般說來,這等龍禁尉,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官都是敬而遠之的,文臣是輕蔑不屑,皇家家奴,如何能入士大夫們的眼? 而武官觀感要復雜一些。 一來龍禁尉這幫人是皇上的爪牙,眼里只有皇上,不會有任何交情可講,二來這幫人也是善于尋隙探縫,找出把柄,作為自己立功晉升的臺階,武將們哪個敢說自己干凈得很?所以下意識的武官們都不愿意與其打交道。 這也使得錦衣衛(wèi)(龍禁尉)越發(fā)成為大周朝廷里邊一支特殊的存在。 關于臨清民變的相關軍報早就報回了朝廷,但是一些更深層次的細節(jié)卻需要一些時間才慢慢收集起來上報。 恰恰是這些后續(xù)的細節(jié)調(diào)查往往才能揭開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 馮紫英自然不會有其他人那么多顧慮。 在他看來,錦衣衛(wèi)(龍禁尉)既然是大周王朝政權架構中的一部分,而且運作了這么多年,自然也就有其存在的道理,既然回避不了,那就應當考慮如何讓其為自己所用。 所以張謹和趙文昭進京消息一傳來,馮紫衣就在第一時間準備去拜會。 龍禁尉沿襲前明錦衣衛(wèi)格局,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南北鎮(zhèn)撫司,幾乎全部承襲下來,在十三省均設有半公開的辦事機構。 像張謹便是龍禁尉負責山東地區(qū)的千戶,而趙文昭算是其麾下的一個得力助手。 當然本朝龍禁尉雖然沿襲前明錦衣衛(wèi),但是在司法權力方面則大大縮水,甚至在權責性質上也有一些細微變化。‘ 比如監(jiān)視地方,固然以地方官員為主,但是地方民情匪情亦屬其工作職責,甚至也包括邊境地區(qū)乃至敵境內(nèi)的敵情政情,都在其工作職責范圍之內(nèi)。 “參見百戶大人!是不是應該叫副千戶大人了?”馮紫英的拜帖送進去沒多久,趙文昭便迎了出來。 龍禁尉雖然在京師有衙門,但是其實很多時候龍禁尉卻并不在衙門里辦公,他們有許多半公開的辦事地方,這在京師中也不是秘密。 當然更多的還是隱秘的辦事點,這一處便是龍禁尉的非公開辦事點,也是趙文昭留給馮紫英的聯(lián)系點。 “呵呵,謝謝馮郎君的吉言了,不過千戶大人那邊已經(jīng)有了消息,如無意外,年前可能就會下來。”趙文昭在馮紫英面前并沒有多少遮掩,甚至還有些隱隱的得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