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是說你想去青檀書院讀書?”喬應甲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這個少年,“國子監這邊呢?” “叔父,國子監這邊情況您可能也知道,貢監和蔭監中很多其實都只是去應卯,真正在其中學習的并不多,但是月考大家都還是參加了,另外就是歷事期間大家自然就要回來,祭酒和司業大人他們也都采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小侄覺得其實這是好事。” 馮紫英仍然是以林如?!芭觥弊跃?,當然是“未來女婿”,沒辦法,若是沒有這一層關系,喬應甲根本就不會理睬他。 這般進士出身的文臣就有這么傲,哪怕是舉人出身的同僚他們內心都有著很深優越感,更別說字這等武勛出身的人了。 也還是自己表明了一心要讀書科考,這喬應甲才會給幾分好顏色,否則即便是林如海“女婿”,一樣難入他法眼。 “國子監這樣行事,你還覺得不錯?”喬應甲冷笑。 “叔父,國子監形成這種境況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來朝廷里還要給貢監監生們一些膳食生活補貼,但現在朝中財政日益拮據,這等補貼早已經 早已經停發多年了,加之現在貢監若是只想謀個教諭或者州縣佐貳雜官,便無須來參加季考歲考,只需在歷事時來便可,這等情形下,除了需要參加鄉試會試者還需來準時參考外,其他人何須再來?” 大周沿襲明制,但是在這國子監制度又有變化,凡是不愿參加鄉試而欲直接授官者,只需要在貢監掛名二至三年,并參加歷事,最后吏部廷試過關便可,這已經和舉人相若。 只是舉人底氣更足,在諸如知縣這一類地方親民官上授官上,若是舉人與貢生相比,仍然優先授官舉人。 這種情形下,很多對鄉試沒有信心,又或者只圖某個官職的生員們,便更愿意在國子監掛職,然后再定時歷事,定時參加廷試過關便可授官,所以眼下國子監真正在其中讀書的反而不多了。 喬應甲也知道這是陳年積弊,早已經形成定式,這在國子監真正用心讀書的反而沒幾人了,倒是馮紫英這般執著的要讀書,特別是還是武勛出身,就真的罕見了,起碼喬應甲對其觀感好了許多。 “若是你真想到書院讀書,為何不選通惠書院或者崇正書院,卻要選最簡陋寒酸的青檀書院?”喬應甲注視著對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