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白川也有些不明白,話語里也頗多復雜的味道。 薊遼總督可比三邊總督的地位高多了,而且關鍵是更受朝廷重視,軍需糧餉都是優先保障,哪像三邊四鎮這里,每次都是最后才能輪到殘湯剩飯,甚至連殘湯剩飯都還未必能保證。 寧夏之亂后情況略微好了兩年,看在收復了沙州和哈密的份兒上,朝廷勉強保證了那兩年的糧餉,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又恢復到了以往的常態,隔三差五的拖欠,或者糧秣短斤少兩,這種局面陳敬軒毫無辦法,這也是四鎮將領對其最為不滿的一點。 做不到和朝廷據理力爭,那么你這個總督就坐不穩,再加上本來又對邊軍不熟悉,也沒有足夠威望,所有請辭走人是最明智的選擇,否則最終被個也只有回落到兵變滾蛋,甚至人頭懸于城頭向下邊軍士交差的下場。 當然最后這種可能不大,大周不是唐末,軍中武將還還跋扈不到那種程度。 陳敬軒請辭后三邊四鎮的武將們自然都要猜測朝廷會派誰來繼任,文官不好說,但是武將里邊也就那么兩三個選擇,但都覺得不可能來,沒想到最終還是把馮唐給支棱來了。 聽聞是馮唐,劉東旸、許朝和土文秀他們幾個都是心緒復雜。 一方面他們也承認馮唐應該是最合適人選,而且恐怕也是唯一能控制得住整個西北局面的人選,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馮唐的到來也會徹底撲滅他們原本內心的一些野心。 劉東旸他們 東旸他們不是沒幻想過就這樣拖下去,總有一天要拖到三邊四鎮局面重新爆炸開來,到那時候,未嘗不是自己幾兄弟的機會。 但馮唐的到來卻將這種幻想和希望徹底掐滅。 馮家本身在九邊名望極佳,馮唐又擔任過大同和榆林總兵,尤其是榆林總兵本身就屬于三邊四鎮之一,現在的榆林總兵更是馮唐心腹舊部,現在四鎮當中也有不少馮唐的下屬,加上本來馮家就是武勛出身,所以說在三邊四鎮中馮唐算得上是最合適也最有力的總督人選。 這也是朝廷寧肯放著遼東那邊空缺也要把他安排過來的主要原因吧。 他一來,劉東旸很清楚任何異動都不可能瞞得過對方,再想要說服劉白川他們,甚至包括許朝,恐怕都不可能了。 這個消息也只是短暫的擾亂了一下劉東旸的心緒,劉東旸也就恢復了正常。 因為他也很清楚,換了別人來,自己的某些野心或許有希望,但一樣失敗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沒有誰想要失敗,如果馮唐來西北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未嘗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白川,你說馮大人已經在來西北的路上了?”劉東旸下馬,把馬韁扔給隨后跟上來的下屬,沉聲道:“來得這么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