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年代久遠的青銅器馮紫英就完全是一個外行了,宣德爐還能大略估算一個價格,但像這四虎蟠龍紋豆這種距今兩千年的老物件,真的不好估價,喜好的也許就是無價寶,不喜好的也許三五十兩銀子未必愿意要。 不過身旁的忠惠王顯然是一個行家,雖然隔著老遠,但是聽那徐宏均介紹,也能知曉一個大概,”這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也算是那個時代最時興的,因為那會子沒有瓷器啊,鐵器雖然有,但不莊重,易銹蝕,所以最盛行的還是這等青銅器,也是最興盛的時代,……“ ”老十,這玩意兒我不太懂,你覺得有收藏價值么?“忠順王顯然也不懂這類東西。 ”九哥,這要看你怎么想了,收藏起來肯定還是有價值的,但前提是您自用肯定是不錯的,但是若是要擱幾年出手,那恐怕沒什么漲幅,古玩店里邊這種東西動輒放上十年八年都未必能找到一個買家,但是一旦有人愿意要了,那肯定能很賺一筆,所以這種東西拿出去典當(dāng),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比不得宣德爐這類玩意兒好出手。“ 忠惠王的介紹就很直白了,自己收藏喜好,肯定是一件好物件,但是若是覺得能升值傳家,那就未必了。 這邊還在討論,那邊已經(jīng)開始競拍了,這件四虎蟠龍紋豆底價只有一千六百兩,比起徐宏均的估價有較大差距,這可能也是因為這種物件喜好者不多的緣故,不過很快還是有人舉牌了,但是比起那宣德爐時候,人數(shù)少了許多,總共也只有三個人在舉牌,而且舉牌到了一千八百兩的時候,便再無人肯舉牌了。 最終這具四虎蟠龍紋豆以一千八百兩成交,不過馮紫英還是很滿意了,這種東周時候的青銅器本身就是冷門貨,能有人要就不錯了,而且還略有漲幅,要知道當(dāng)初幾個朝奉估價時,最低者只給出了一千兩的底價,全靠徐宏均的一力支撐,才定下了一千六百兩銀子的底價,現(xiàn)在溢價拍出,也算是沒有掉份兒。 “紫英,這青銅器不太受歡迎啊,戶部可都指望著你這一波啊,若是都是些這等物件,孤估計到后邊兒大家都會大失所望的啊。”忠順王見只溢價了二百兩便賣出了,遠不及第一件宣德爐那般競爭激烈,有些擔(dān)心地道。 “王爺放心,前面不過是開胃小菜,真正值錢的肯定要放在后邊兒,您瞧著,馬上就會有好東西來了。”馮紫英卻是胸有成竹,今日便是一百多樣藏品,就算是后邊有很大一部分未必能拍出這么好的勢頭,但是中間這些物件他有自信拍出一個好價錢。 “哦?那孤倒要看看,若真是有什么好東西,孤也不吝給你捧個場。”忠順王道。 “那王爺就拭目以待吧。”馮紫英微微一笑。 很快第三樣器物便端了出來,這一端出來,上下目光都立即匯聚,那樣器物在幾具羊角燈燈光下溢光流彩,煞是惑人。 “咦,這有點兒像是梅瓶啊,不過這顏色可真的有些少見啊。”忠惠王身體陡然坐直,目光如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