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尤世功當然不可能不幫馮紫英。 作為馮唐從榆林鎮帶出來的老部下,又被馮唐一力推上了薊鎮總兵這等顯赫位置,為此馮唐不但耗費了不少人脈關系,而且也引起了其他一些老部下的不滿,比如曹文詔。 這等情況下連這點忙都不幫,那絕對會被曹文詔、賀人龍這些人群起而攻之了,便是尤世祿、尤世威這些親兄弟恐怕都要不滿了。 再說了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兒。 薊鎮治下屯衛甚多,順義的營州左屯衛、平谷的營州中屯衛,三河的興州后屯衛、營州右屯衛,薊州的營州右屯衛,香河的營州前屯衛,房山的興州中屯衛,玉田的興州前屯衛,都是屯衛。 這些屯衛下轄兵戶數量不一,多在三千到五千戶之間,當然這都是理論上或者名冊上的,自大周立朝這么多年來,通過各種手段湮滅籍冊的,逃亡的,不知凡幾,能夠維系原來的六成,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所以這些屯衛基本上也就在二三千戶之間。 他們是其他非屯衛軍的兵力補充來源,比如遵化的東勝右衛和忠義中衛,又比如營州的鎮朔衛,涿州的涿鹿三衛,而這些非屯衛軍又是薊鎮主力精銳的每三年一次挑選補充的來源。 這些屯衛軍戶的主要職責就是兩樣,一是屯田,補充各軍鎮糧食、油料和棉花的不足,但這已日益淪為軍鎮高級武將們的私房錢,軍戶們種植什么,甚至是否種植,軍官們基本上不過問,只要你每年按照規定上繳一定數量銀錢或者糧食便可。 第二樣職責就是需要的時候出丁募兵,補充進入非屯衛軍。 這是底線,誰都躲不過,但其中一樣有許多可操作余地,比如一些家境豐厚的兵戶索性就私下買通官員,修改軍籍,讓別人頂替自家子弟入軍,又或者直接把自家子弟“病歿”,重新建籍,躲避從軍。 當然沒錢沒勢的,自然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入軍搏命了。 所以好歹薊鎮麾下的屯衛也還有八九個,管轄軍戶也還有兩三萬戶,所以要替馮紫英把這事兒安排下去并不難,當然要真正落實好,真心實意地去把這土豆番薯種好,起到示范效應,那也還要另說。 不過馮紫英也另外有安排,只要有人來種,他自然會有其他辦法來把這些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只要第一季第二季種下來,大家看到了這兩樣作物的高產豐產,以及帶來的好處,日后就不需要你去說什么,這些人都會巴心巴肝地去種下去了。 尤世功很忙,馮紫英也只在古北口上和他見了一面,談妥了正事之后便各自分道揚鑣了,至于具體事宜,自然有下邊人來操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