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永隆帝沉吟不語。 不是他不信重馮紫英,而是馮紫英委實太年輕,資歷太淺了一些,翰林院修撰資歷看起來顯赫,但作為在皇位上浸淫了快十年的永隆帝卻知道那不過是一個出謀劃策以備顧問的身份,可以說深謀遠慮,也可以說是紙上談兵,你要說處事干練那就說不上了,真正的經(jīng)歷就是在永平府這一年同知。 永隆帝也承認馮紫英在永平府一年同知干得格外出色,做了不少事情,而且都做成了,否則他根本考慮都不會考慮就會否決內(nèi)閣的這個建議,但在出色也只有一年時間啊。 況且這順天府丞的位置不比其他,不僅僅是清軍查戶修橋鋪路或者開礦建坊這些事務,涉及到諸多民政、賦役、水利、賑濟、治安等方面的事務,尤為復雜。 若是這順天府尹是能干的,那也罷了,馮紫英跟著磨礪幾年事件好事兒,但是內(nèi)閣堅決不同意調(diào)整吳道南,把馮紫英推上去居然就是要用馮紫英銳氣和手腕來做事。 這就有點兒把馮紫英當槍使的意思了,齊永泰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 到時候不知道齊永泰要替馮紫英背多少鍋擋多少槍? 這都是要消耗人脈資源和折損自身威信的。 看來齊永泰培養(yǎng)他這個弟子也是不遺余力啊。 見永隆帝仍然不肯表態(tài),李三才沉吟著道:“皇上,臣等都明曉您的擔心,但是其實大可不必,順天府好歹就在圣天子腳下,若是有什么不妥,朝里七部和都察院也能隨時幫補,另外臣以為馮紫英的資歷也不能只看這永平府這一年的表現(xiàn),不知道皇上還記得永隆四年京中大澇,大疫又起,便是馮紫英率領(lǐng)一幫青檀弟子在京中幫助賑濟抗疫,臣記得還編撰了一本書,叫《防疫備要》,現(xiàn)在太醫(yī)院仍然覺得大有價值,也應該是馮紫英帶著一幫同學所作,……” 李三才的插話讓永隆帝微感意外。 在內(nèi)閣五人中,如果說葉向高、方從哲和李廷機是不折不扣的江南士人,齊永泰是北地士人外,李三才就是一個有些尷尬的角色。 他是北人,但是卻和江南士人交好,但是一些較為保守的江南士人仍然不肯信任他,不過葉方李三人對其還是十分親善的。 齊永泰雖然有些不滿對方,但是總體來說,李三才在內(nèi)閣中還算較為中立,而且齊永泰還感覺此人與皇上也走得有些近,雖然不及張景秋和顧秉謙,但是隱隱還是透露出一些這種意味,他不清楚葉方二人是否有所覺察。 永隆帝自然也清楚李三才那種若隱若現(xiàn)的靠近趨勢,這是一個十分熱衷于名利的士人,只不過隱藏得很好,比起顧秉謙的露骨顯得隱晦許多,而張景秋其實還不算,只不過是感恩自己的擢拔而做事罷了,所以永隆帝當然不吝于給李三才幾分支持。 這君臣之間的默契和情誼也是需要慢慢培養(yǎng)的,永隆帝深知內(nèi)閣這幾人中,葉方齊三人都是典型士人,根本不可能和自己一條心,更看重他們士人文臣的利益,李廷機也不是純臣,只不過底氣沒那么足罷了,倒是李三才頗有能力,若是能主動靠近自己為自己所用,倒是插入內(nèi)閣中的一個好棋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