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實這個情況馮紫英也提醒了張景秋和柴恪。 雖然目前漕運沿線諸倉都還算豐實,但是大周對糧食的需求十分敏感,尤其是京師城,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便會引發人心動蕩,但儲藏太多每年的損耗有太大,所以這如何把握好一個度也是難事,每年在各地的倉儲上也是頗費心思。 但馮紫英覺得如果西南戰局真的遷延,那么缺糧的風險就會驟然放大,甚至本身可能并沒有那么大,但是這種心理狀態影響會促使民眾都下意識的購糧搶買儲存起來,這又會加大缺糧程度,進而反過來激發起更大的恐慌,最終導致無糧可賣,進而攀升至天價,所以未雨綢繆也是必須的。 新婚三日之后回門,這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規矩,馮紫英也不例外。 回門還是去小時雍坊的李閣老胡同,薛家長房、二房都在那邊等候,所以馬車一行抵達李閣老胡同時,那薛宅外邊兒早已是人聲鼎沸,比過年時候還熱鬧。 小馮修撰之名在京師可真的不是吹的,在士林中還還好一些,但是在尋常民眾中就真的有點兒神乎其神了。 不通詩文卻還是二甲進士,館選庶吉士,恩榮宴上的小風波也曾經在士林中流傳,擊破馮紫英不精詩賦的傳言,但馮紫英本人卻始終偽托是路邊偶得他人所作不肯承認,這更讓他的特立獨行多了幾分瀟灑氣度,最后還因為戰功和獻策開海直入翰林院。 。 這些也就罷了,但今年蒙古兵南侵在遷安城下慘敗不但被邸報傳出,更已經被《今日新聞》報道過了,而這些戰敗的蒙古兵反過來卻一下子把京營八萬大軍給擊潰,俘虜六萬人,最后還得要擊敗了蒙古人的小馮修撰單槍匹馬獨闖敵營去談判才把這六萬俘虜贖回來,這是何等英雄氣概? 坊間都在穿若非小馮修撰威名遠播震懾住了蒙古貴酋,這六萬京營士卒弄不好就要效仿那長平之戰一般被殺人不眨眼的蒙古人給全數坑殺了。 要知道這六萬京營士卒的家眷親屬算下來一二十萬,他們大多都是這京師城里人啊,這一下子小馮修撰之名真的就成了萬家生佛了。 更有甚者,已經有一些茶樓酒肆的說書人編撰好了小馮修撰獨創敵營舌戰群雄贖將士和遷安城下小馮修撰鏖戰蒙古兵的兩則話本,開始在茶樓酒肆里說了起來。 正因為如此,在蒙古人退去之后,京師城內外小馮修撰之名簡直達到了一個巔峰,真有點兒我不在京城,京城卻流傳著我的故事那份感覺。 “來了,來了,……” “姑娘們回門了!” “讓我們看看小馮修撰,前兩天我們沒遇上,……” “嗬,這薛家二位姑娘還真的是好機緣,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定能傳為佳話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