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孫居相也鄭重其事地點頭表態。 馮紫英的于此還是引起了很大波瀾,不但是京中,在永平府也是如此。 朱志仁也是大吃一驚,親自到馮紫英府邸看望慰問。 “紫英,你這太草率了,這等事情你若是不放心,既可以安排你的幕僚長隨去,也可以讓府衙里戶房、工房的人去接洽,帶你我一封信去即可,我知道效果肯定沒有你出面那么好,但是這才是正常渠道,你這樣一府同知卻跨界到人家順天府地盤上去指手畫腳,本身就容易招人厭,這出了事兒,總覺得自己有些不自在,那邊的官員心里更不高興,何苦來哉?再說了,這是朝廷交給他們順天府的事情,他們理所應當辦好,我們只需要在我們自家地盤上接人就行了,只要永平府這邊咱們安排妥帖,誰也說不上咱們一個啥來。” 朱志仁對馮紫英的這種舉動也不太滿意 太滿意,現在處于他這個位置上,他就是求穩,只想等到時間一滿,自己就好走人,一點兒事情都不愿意出。 馮紫英招攬流民進來他本來就不太認可,但是礙于前期馮紫英的確做了許多事情,他沾光不少,加上山陜商人的確需要,安排布置也很周到,所以才勉強同意,現在險些出事兒,自然就讓他不太高興了。 “大人,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恐怕我們永平府現在想要偃旗息鼓都難啊。”馮紫英嘆息了一聲。 朱志仁狐疑地看了一眼馮紫英,“紫英你這話是何意?” “明年初您應該知道是京察和大計集為一體了,您應該知道朝廷現在不但各部和都察院加上地方都空缺不少官員,但是遲遲未能敲定落實,就是因為內閣和吏部以及都察院各方未能就一些事情達成一致,這一回六部尚書和侍郎們都面臨著巨大的調整,也包括許多府州,所以我聽到的消息是朝廷打算一次性把大部分人事都定下來,所以像您這種外官想要入京的有許多,甚至包括許多人寧肯平調也想回京,……” 馮紫英看著朱志仁誠摯地道:“不瞞大人,連我那位老岳丈也想要挪動一下,……” “啊?”朱志仁吃了一驚,“沈大人只怕還未滿六年吧?” “是沒滿六年,但是他是蘇州人,而此番吏部尚書人選之爭多是在孫慎行大人和劉一燝大人之間,但無論是誰出任,只怕我那位老丈人沾點兒光吧。” 馮紫英輕飄飄的話讓朱志仁沉默不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