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永隆帝點點頭,“唯一可虞的就是這北直隸百姓驟然遠去東番,東番聽說氣候濕熱,也不知道他們能否適應?” “這也是一個問題,需要一個過程,另外臣也考慮過另外一個方案,遷民遼東!” 馮紫英的話讓永隆帝一震,“馮卿,遷民遼東不是你一個人提過,可是你知道這其中的難處么?” “臣知道。”馮紫英點點頭:“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后勤保障問題,遼東氣候寒冷,糧食難以自給自足,而原本海運不暢,導致了通過陸路運輸的成本高企,使得糧油等生活必備物資運到遼東之后價格極其高昂,所以遼東承載人口始終是一個瓶頸制約,但是臣以為現在其實已經可以打破這個瓶頸了。” “哦,如何打破這個制約?”永隆帝來了興趣。 “陛下恐怕還不知道臣去永平府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榆關開港吧?”馮紫英問道。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 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榆關?”永隆帝想了一想,“你是說山海關下的榆關,開港了?” “對,北地士民不是一直對開海之略抱有很大疑慮么?他們認為江南在開海之略中得利甚多,而北方則是一無所得,臣也就要打破這種固有觀念想法,讓他們看到,我們北方一樣可以從開海中獲益,榆關開港就是第一步,榆關就在山海關下,它的開港可以使江南、兩廣乃至東番這些地方包括糧、布、油、茶等物資直接從榆關登陸進入遼西,像廣寧這一線衛所運輸成本起碼可以比經通州和天津衛上岸節省一半以上,……” “……,而且下一步這些商人有意在三岔河口、鴨綠江口和金州中左所分別開埠建造碼頭,這樣一來,整個遼東地區絕大部分地區的物資運輸補給成本比起現在都可以降低七成以上,……” 永隆帝眼睛發亮,遼東一直是大周自元熙三十年以后的一大隱痛,建州女真的飛速崛起簡直讓大周朝廷上下夜不能寐,但是要防守遼東,善戰之兵是一方面,最為頭疼的還是后勤保障,運輸成本更成為最大的制約。 一石糧食從江南運到沈陽中衛,恐怕連四成都剩不下,六成都在路上消耗掉了,而遼東氣候寒冷,使得其農業生產條件較為惡劣,只要是以種植一季粟為主,而且遼東多災害,即便是這一季粟的種植也經常受到影響。 如果能解決運輸問題,無疑可以極大的提升整個遼東的補給能力。 “如果能夠從榆關、三岔河口、金州中左所和鴨綠江口四處開埠建立碼頭,不能說徹底解決遼東的糧食補給問題,但是臣以為起碼能夠解決大半,那么遼東這片土地承載人口便可得到穩定增長,但這只是一方面,臣聽聞徐光啟許大人在天津衛隱居培育從西夷傳入的幾種農作物,一名土豆,一名番薯,一名玉米,皆是不擇地土之物,遼東山地丘陵頗多,不利米麥種植,若是此三物能在遼東得以廣泛種植,代替擇地的粟和麥,那么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遼東產糧不足的缺口。” 如果說前面一個問題馮紫英給了永隆帝大喜,那么后面這個建議就是給永隆帝驚喜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