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在大周建立之后,在原來七衛基礎上裁撤衛所,只保留了作為屯衛的開平右屯衛,以及支持建昌營和燕河營一線的撫寧衛,還有就是遼西走廊不可或缺的咽喉之地——山海衛。 “行了,耀青,我也就是說說而已,這是朝廷規制,我們也只能接受服從,不過我是永平府同知了,日后代表地方上和薊鎮這邊打交道時間肯定不會少,是得要好好琢磨才行。”馮紫英揮了揮手,示意吳耀青不必介意。 除了四人外,吳耀青身邊還跟隨著三人,這是吳耀青招募來的好手。 從馮紫英安排自己各項事宜時,吳耀青就知道自己這位主子爺絕對不會在永平府優哉游哉熬幾年鍍金那么簡單,就是要在這幾年里干出一番事業來,而且胃口很大。 要做事就免不了要得罪人,而得罪人,尤其是得罪這些地方上的豪門強梁,狗急跳墻之下,人家也不會善罷甘休,保不準就要鋌而走險,所以他也早就開始從揚州、徐州乃至京師一帶物色招募人。 多年和江湖人士打交道讓吳耀青在運河沿線這一線小有名聲,不少人都知道他是巡鹽御史的幕僚,至于林如海過世之后,吳耀青沉寂了一段時間,現在重新活躍起來,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道上混飯吃的角色注意力。 都說江湖上是大碗吃酒大口吃肉,生活瀟灑愜意無比,但只有行內人才知道這碗飯有多么艱難。 官府的打壓,同行的敵意,生活的壓力,都使得江湖門派如果沒有一兩行像樣的固定營生,沒有足夠厚實的官府支持,你根本就無法維系下去。 至于說那些 說那些跑單幫撈偏門的那又另當別論,只不過你就要隨時面臨官府和那些與官府有著密切聯系往來的同行毫不留情的狙殺了。 三人是吳耀青從徐州和揚州招募來的,一人是徐州弘義門的子弟,另外兩人則是秋水劍派門人。 還有幾人則留在了京師城中,屆時會和尤二姐、金釧兒和香菱等人一起來永平。 對于吳耀青的招募,江湖門派幾乎都無法拒絕。 雖然吳耀青背后再沒有巡鹽御史這塊肥肉,但是在得知新的東家是薊遼總督之子之后,自然就有很多人會聯想到遼東那廣大區域,無論是哪個營生,都無法回避掉薊遼總督府,能夠搭上線,以后自然就有機會。 更別說現在這位還不到十八歲的北地青年士人領袖已經出任正五品的永平府同知。 或許永平府只是一個不知道五十萬人的下府,但這里屬于京畿要地,正好處于北地通往遼東的咽喉要樞,傍海道必經之地,從京師出來東巷,過通州如永平府境內,經灤州、盧龍然后從撫寧北上經過山海關進入遼西走廊,最終抵達遼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