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眼見得春假就這么過去了,馮紫英知道自己和其他永隆五年的進士們一樣,即將面臨的就是進士三年之后的選官了。 十一去了翰林院,便覺得里邊有些躁動,十二十三一干同學們來往頓時密切起來,大家都在商討各自的去向。 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去哪里,這還要等到永隆八年的春闈大比之后才能落定。 挎槍縱馬奮力沖刺一番之后,馮紫英這才從尤三姐白膩豐潤的身子上翻身下來,舒舒坦坦地靠在身旁的墊子上。 旁邊的尤二姐早已經欠著身子過來挨著躺下,順帶把錦被掖了掖。 “姐姐天癸又來了。”尤二姐輕聲道。 馮紫英一愣,這才反應過來尤二姐說的姐姐是指沈宜修。 從沈宜修嫁入馮家第一日開始,大小段氏就盼望著沈宜修能早日懷孕,那一個月里,馮紫英基本上都是歇在沈宜修屋里,辛勤耕耘。 不過天不遂人愿,上月中沈宜修便來了天癸,也就罷了,這一月又來了,估計老娘知道又會失望了。 對尤氏姊妹來同樣也關心著沈宜修的肚子。 大婦未懷孕,她們兩姊妹便只能一直等著,若是要侍寢還得要想著辦法或者錯著時間避孕。 尤三姐也在被窩里窸窸窣窣的收拾了一番,才挨了過來,靠著馮紫英。 “不急。”馮紫英口說不急,但卻知道尤氏姊妹心里很急,當然沈宜修也很急。 不過這種事情卻不是急得來的,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沈宜修也從最初的含羞帶澀變成現在的主動迎合,這婆婆的壓力給她也帶來了很大的思想負擔。 不像尤二姐那般成日里都惦記著這種事情,尤三姐雖然在床第間已經比最初的青澀好了許多,但是卻不太在意這些事情,“爺,您三月間就要下地方?” “嗯,如無意外的話,當是如此。”這事兒馮紫英沒瞞著家里,沈宜修和二尤都知道,但是去哪里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說法。 馮紫英傾向于留在北邊兒,而官應震卻希望馮紫英能去江南的幾個大府,比如揚州、松江、寧波、蘇州以及杭州這樣的富庶地府州。 官應震的理由也很簡單而實在。 馮紫英年齡太輕,資歷太淺,而且以提出開海之略聲名遠播,而且對經濟之略頗有一套,那么像江南諸府皆是經濟富庶的大府,同樣也是朝廷賦稅大府,如果能夠在這些府州任職,必定可以因地制宜,做出一番成績來。 三年一到,只要京察獲優便可考慮回京,最不濟也能升一級主掌一府,而主掌一府在大周政壇升遷的規則中往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臺階,若是沒有主掌一府的經歷,日后即便是入閣,在話語權中都會有所缺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