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您請說。”馮紫英其實已經大略知曉了莊立民的意圖,不是為了火銃而來,那就是為了煤鐵復合體項目而來了。 這也是馮紫英一直在運作的大事。 海通銀莊有資本,晉商在北地有雄厚的人脈以及基本的人手,莊立民有技術和人才以及銷路,如果聯手,看起來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合作各方。 當然馮紫英也清楚要想搞成這樣一樁事兒,不是光靠口頭說幾句,或者書面一個規劃就能行的,還需要龐雜繁瑣的前期準備,而且這幾方人除了海通銀莊外,晉商那邊也有很多問題,莊立民這邊也應該是將信將疑,都還要反復磨合切磋。 他也本來是打算成親之后就把心思趁著翰林院那邊無事,把這樁事情好好梳理一下。 沒想到莊立民卻如此急切,先來了。 “馮大人,本來今天是你的大喜事,不該多說這些的,不過今后這幾天您都會很忙碌,所以我覺得還是這會兒說了更好。”莊立民見馮紫英點頭,也不客氣,“您上次和我說起的在北地選址進展究竟如何了?我很感興趣,您說需要我們這邊準備的人財物,我都已經準備妥帖了,但晉 了,但晉商那邊好像動靜不大啊。” 馮紫英沒有多猶豫便坦然道:“的確,他們那邊進展慢了一些,不過預計開年之后就應該有一個結果了,主要是在選址地上有些爭議,一部分人希望落足在山西那邊,那邊距離他們老家近,人脈更雄厚,人手充足,可以更快的建起來,但是我不太贊同,一是那邊礦石品質不太好,而是山西運輸困難,所以我建議他們放在北直這邊兒,目前他們已經基本認同了我的意見,正在加緊在北直這邊選址,……” 北地要搞煤鐵復合體項目,只能是在北直,其他地方都不太合適,說穿了順天府、永平府也就是后世的唐山這一帶才是最合適的,不缺煤補缺鐵礦石,開采方便,而且緊鄰薊遼、宣大與京師城,可以說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都占齊了,沒有理由去選山西才對。 至于其他原因都不重要。 “那馮大人,用石炭煉鐵在我們南方并不時興,不過北地多石炭,這也不是什么高難技術,但是據說北地用石炭練出來的鐵質很差,這一點不知道馮大人可曾知曉?” 莊立民最擔心的還是這位小馮修撰是一拍腦袋,只是覺得可以這么辦,便一門心思要去做,若是干預太多,那這種事情沒準兒到最后就是爛攤子一個。 “這一點就要莊先生你們具體去商議了,但是據我所知,北地這邊已經有一些經驗,就是將石炭先行焙燒,使其品質提升變成加工后的石炭,北地也有人稱之為焦炭,而焦炭冶鐵,據說效果尤甚木炭,……” 北地的確有煉焦之舉,但是馮紫英認真了解過,都基本上沒有一個規范或者系統的煉焦體系技術,或者說都是有些零散行為,根本沒有真正把煤炭煉焦作為一項突破性的技術來進行總結加工,更談不上什么普及了。 這也是馮紫英最為遺憾的,當然現在他有這個機會來改變這一切,那么煤炭煉焦就不是問題了,而且這種技術本身就有,只不過需要一些技巧性的改良和優化罷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