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多士人深怕自己名聲被毀,但馮紫英好色名聲四傳,卻絲毫沒有想到他的聲譽,這也讓許多人嘆為觀止,但看看人家做的什么事兒,你也就只能佩服。 養幾個外室,爭風吃醋幾回,能和開海之略這等對整個朝中大局都影響巨大的事相提并論么?能比得上為朝廷弄回來幾百萬兩銀子么? 沒本事的人才會謹小慎微,深怕影響到自己仕途前程了,像馮紫英這種人,豈會因為這些微末枝節受影響? “高大人來了,你也該去見一見咱們這位新任的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了?!睏钏貌膊辉诙嗾f,“這位高大人可不比黃大人,你自個兒小心一些。” 黃汝良轉任戶部左侍郎,高攀龍出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的任命在內閣中醞釀了許久,起碼年前馮紫英就知道了,但是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拖了大半年,還是成行了。 高攀龍的名聲馮紫英自然是知曉的,前世中大名鼎鼎的東林黨領袖之一,不過在大周朝,他卻只是一個標準的士人官員,只不過政治積極性比較高而已。 大周朝的政治格局和氛圍遠不及前明那般熾熱火烈,最起碼黨爭還停留于一種較為淺層次的格局下,南北之爭才是最主要的,而且有武勛勢力的存在,皇帝駕馭政局的能力也遠比前明更強,所以政爭并不像前明那般酷烈。 反倒是奪嫡這樣的皇本之爭博弈更為兇險慘烈。 &nbs sp; 當然,高攀龍能延引入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執掌翰林院事,自然也是屬于葉向高和方從哲他們的布局,對馮紫英這樣的北地士人翹楚人物,肯定不會有多少好感才對。 馮紫英對高攀龍并沒有多少惡感,也談不上多少好感,前世中網上也好,實體書也好,對東林黨人的評價趨于極端。 在馮紫英看來,東林黨人無外乎也就是同樣充斥了個人利益、階級利益和地域利益的一群自認為自己在家國情懷和道德情操上還有些底線的士人罷了。 若說這些人純粹是為了家國情懷的圣人,沒有半分其他利益夾雜其中,馮紫英是不相信的,七情六欲,酒、色、財、氣、名、利、恩、愛,又有幾個人能徹底掙脫? 既然如此,無外乎也就是九十步笑一百步,都是搞政治的人,也就別那么講究了。 不過和高攀龍談了一番之后,雙方的印象都還不錯。 高攀龍對馮紫英的感覺是這是一個聰穎、敏銳且眼界極寬極深的的年輕人,而且極其務實。 不像有些年輕士人要么好高騖遠,要么志大才疏,或者就是喜好夸夸其談紙上談兵,這個年輕人也很健談,但是感覺得到他的談話十分有條理和目的性。 這往往是四十歲以上的老政客才具備的本領,這也讓高攀龍對齊永泰、喬應甲和官應震高看了幾分,有這樣一個弟子,師傅自然也不會遜色。 同樣高攀龍也給馮紫英留下了不差的印象。 有些情懷,也有些底線,但是不知道這種底線在利益和壓力面前能堅持住么?馮紫英不確定。 不過至少目前高攀龍給他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甚至還有些激情和對未來的憧憬,在這個年齡的官員中還真不多見。 至于說高攀龍本人的實際做事能力和具體經驗,馮紫英倒不是很看好。 不過江南出身的士人,若是沒有在府縣這一級干過幾年,大多都屬于眼高手低之輩,高攀龍估計也不會例外。 馮紫英還要在翰林院呆上一年,所以他并不愿意和高攀龍把關系搞僵,維系一個相對融洽的關系對雙方都有益。 現在北地士人和江南士人之間的關系因為開海之略的推進,尚處于蜜月期,但是北地士人已經隱隱有了一些不太滿足,覺得江南在開海之略中得益更多,如果在遼東方面不能獲得更多擺在面前的收益,估計這種矛盾和裂痕就會加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