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智商碾壓的味道真的很不錯,練國事被自己發問式說服法降服,吳甡被自己忽悠瘸了,方有度日益舔狗化,范景文和賀逢圣被自己軟硬兼施,利害相逼,也心服口服,幾個核心成員逐漸成型,妥了。 說服或者說游說拉攏行動并不復雜,馮紫英甚至十分坦然敞亮。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當前大周面臨的困局是擺在明面上的,原因太多,若是分門別類地一一道來,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毫無疑問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出了問題了。 是典章制度,還是選人用人,是外部環境,亦或是天災人禍,或者盡皆有之,對于練國事他們幾個人來說,其實從考中進士之后他們也就已經在開始探索了。 每一個士子在越過了春闈那一關之后都會下意識地升華情感,有一種特定地家國天下使命感負于身,可以說這種使命感會隨著在仕途奔行顛簸中慢慢沉淀或流失,這或許就是一個真正名臣和尋常官員的區別。 同樣,在馮紫英看來,這也是這些士子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一旦越過了這個節點,現實的風雨和他們所經歷的種種會洗滌浸潤他們的精神氣質,最終嬗變成為一個復雜的綜合體。 馮紫英希望能夠搶在這個階段,把自己視為“政治正確”、“正能量”和“科學世界觀”的東西灌輸給他們,潛移默化,進而成為自己的“同志”。 練國事他們這幾人就是他專門精選出來的。 事實上在回京師城之后要選誰來時,他就在琢磨了,雖然表面上是官應震起著決定權,但是馮紫英的推薦肯定是官應震考量重要依據。 練國事是馮紫英最倚重和欣賞的,當然義不容辭。 范景文性格堅硬,作風頑強,賀逢圣儒雅淡然,大度明理,這兩人一個是北直人,一個是湖廣人,也都和馮紫英較為投契,也是最適合首先培養的對象。 唯有吳甡,這家伙是江南人,而且性格細密謹慎,要想說服此人不易,但若是能將此人折服,那么對于在江南士人這一群體中立住腳,卻意義重大,所以馮紫英也是專門挑了吳甡。 現在看來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意圖。 或許是前期自己苦心孤詣的積淀,又或者是自己在西疆平叛和開海之略中確立下來的威信,使得幾人對自己的信任度大大提升,再加上此番讓他們身臨其境的接觸開海之略的具體運作,真實感受可能給朝廷和民間帶來的惠益,同時也讓他們得以鍛煉,所以進展十分順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