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官應震頓了頓,“寧夏叛亂,若非朝廷處置得力,只怕就要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禍了,但即便如此窟窿已經捅下,須得彌補,若非如此,朝廷有亦不會開海舉債求變。” “官師,還有么?” 官應震遲疑了一下,“太上皇和義忠親王與皇上的關系撲朔迷離,也是一個隱憂。” 沒多說,但馮紫英秒懂。 “那導致這些情形的主因是什么呢?”馮紫英再問。 這個問題就有些不好回答了。 官應震沒有回避,當著自己這個弟子,他也不打算回避。 既然出山入仕,免不了就要遭遇這些,連直面都不敢,還談什么做事? “多方面的原因,這一二十年北地天時委實糟糕,幾乎十年七旱,百姓民力消耗過甚,而外敵卻不斷膨脹,比如女真,而壬辰 而壬辰倭亂也給朝廷帶來很大負擔,嗯,還有一個原因,太上皇當政后期怠政,奢靡過甚,直接導致朝中官員庸碌混世,貪墨成風,……” 這位官師還真敢說,馮紫英多了幾分敬佩。 “人口增長也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地方人多地少,比如福建,……,而稻麥畝產量從前明以來未有大的增長,這也迫使百姓尋找更多的謀生辦法,……” 差不多了,馮紫英對官應震的觀感又深了一層,能覺察到天時不利帶來的長期影響,能看到人口增長帶來的壓力,敢直言元熙帝中后期的怠政荒政帶來的危害,已經足以說明官應震具備了一個合格官員的水準。 “官師,您說的這些也是弟子所觀察了解到的,但弟子以為關鍵還在于兩點,朝廷稅賦收入不增反減和百姓所承受日益加重的矛盾,邊地防務承受的壓力日益加重帶來的糧餉增加和朝廷日益枯竭的財政收入矛盾,這兩大矛盾其實如果仔細分析就是一個問題,百姓人口越來越多,但滿足百姓需求的糧食、布匹等基本生活所需的東西卻增長乏力,一旦有天災、叛亂、戰爭等影響,那么就會立即引爆掙斷這根本來就已經繃得很緊的弦。” 官應震深吸了一口氣,“你覺得開海能解決這些問題?” “不能根本解決,但是卻能緩解,或者說為我們尋找解決辦法贏得一些時間,又或者說,要解決剛才我們說的問題,需要多策并舉,并非哪一個辦法,哪一個方略就能徹底解決。”馮紫英搖頭。 “哦?”官應震揚了揚眉。 “比如,開海可以擴大海貿往來,增加朝廷稅收,緩解國庫空虛壓力,同時打通登萊——朝鮮——蝦夷——海西、野人女真商貿路線,扶持海西、野人女真襲擾建州女真后方,可以減輕我們遼東正面戰場壓力,為我們贏得時間,墾拓東番,甚至蝦夷地,可以一定程度減輕長期遭遇天災地區的流民壓力,……” 官應震打斷馮紫英的話頭,“紫英,你所謂的贏得時間,那么為師想問一句,贏得時間我們能做什么?怎么改變現在日益艱難的處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