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葉向高和方從哲等人都是耐著性子聽著。 馮紫英這番話又有些偏題,怎么造,造什么船,如何用這些船,這都是后話了,他們更希望聽到的是怎么能讓朝廷不出錢的情況下就讓江南這些商賈主動愿意來登萊和遼南設立船廠造船。 他們都是江南士紳代表,如果說朝廷既不出錢,那么要讓這些商賈北上,那就只有像八十年前廣元帝遷都京師時一樣,強行讓江南富商必須進京,刀兵之下,自然都只能俯首聽命。 那一次也是讓江南士紳富商大傷元氣,也引發了江南士紳對朝廷的不滿,南北之間的對立加劇,如今再要來這么一遭,強行讓這些江南士紳商賈出資到登萊和遼南設立船廠,幾乎就相當于捐輸了。 這捐輸數量未免太大,而且還要將人捆綁在那里,那無疑是這些商賈,也包括整個江南士紳商賈的代言人,也就是他們難以接受的。 馮紫英也顯然意識到這一點,這幫家伙顯然對開海之后可能面臨的海貿船只和水師艦隊船只這些具體情況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只是如何解決之前所提到的問題。 “設船廠,下官以為可以招募江南對造船行業熟悉的商賈,在登萊和遼南合適區域劃地免費給予這些商賈,另外可以讓這些商賈招募一些熟悉建造的人員,若是在籍人員,可以除籍,包括清江和龍江船廠在籍工匠亦可依此辦理,……” 這個提議立即在殿堂內引起了一片嘩然,不僅僅是工部,包括內閣和其他一些六部重臣們,顯然都難以接受這樣一個建議。 在籍工匠技師相當于是工部“私產”,雖說沒有權力限制其人身自由,但是其戶籍卻是永久固定,世代繼承,不能脫籍,這是自古以來便定下的規矩,現在卻要打破這一千年鐵規,無疑讓他們難以接受。 葉向高和方從哲都有些心動。 毫無疑問這一建議是對愿意北上來設立船廠的江南商賈有利的,但是他們同樣還是朝廷重臣,要從維護朝廷利益出發,這個建議顯然還是傷害了朝廷的利益。 這個建議明顯太過出人意料,毫無意外的會遭到其他大臣們的堅決反對,尤其是工部和出身北地的大臣們的強烈指責,也只有馮紫英這個愣頭青才敢如此放言。 在他們看來,這個建議恐怕很難得到支持,貿然表態只會招來敵視和攻訐。 而且單單是這一點,肯定也無法就讓這些商賈們到遼南登萊投入巨資建船廠。 要建成一家能夠生產艦船的船廠可不是光靠一幫技師工匠就能行的,而且清江龍江船廠的技師工匠如崔景榮所說,這些人已經脫離了真正具備遠航的造船技術太久,恐怕很多都難以勝任了,真正要擔當起造船的大匠,還得要自己去招募和培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