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會兒知道說好話了?先前這廝可是恣意汪洋,大言炎炎,把自己這一干人視若無物,弄得大家都是臉上無光,到最后要解決問題了,還得要推到自己幾個人身上來。 永隆帝見葉向高和方從哲都不言語,當然清楚這幾人心思,微微一笑,“紫英,若是還有什么問題,不妨一起提出來。” “臣沒有了,其實臣就想要表明一個意思,那就是既然遼東必守,關乎我們大周北方防務的成敗,那么遼西走廊補給線不能支應的情況下,遼南——登萊補給線就是必須打通的,既如此,那就有問題解決問題,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條件創造條件,我們要做只是去徹底做好這件事情!” 馮紫英的話讓大殿內又安靜了下來。 有問題解決問題,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條件創造條件,這三句話朗朗上口,本是馮紫英前世中經常用的會議用詞,但在這一刻說出來,確實讓殿中諸臣耳目一新。 是啊,在這里反復糾結計議有何意義?如果這個事情必須要做,問題必須要解決,那么為什么不來具體計議如何解決問題做好事情? 連齊永泰都忍不住對自己這個弟子刮目相看,這三句話可謂觸及到了這大殿中很多只會玩嘴炮的清議人士的痛處,解決不了問題,做不了事情,但是反對質疑倒是比誰都更來勁兒。 “陛下,既如此,不如就讓紫英談一談他的建議吧,當下解決遼南——登萊的運輸補給的確有許多問題難處,要解決克服,也需要在座大家群策群力。”工部尚書李三才終于插話了。 他是北地士人,但一直與江南士人交往密切,而且先前崔景榮提及的問題主要也是出在工部,當然那是南京工部的問題,而南京工部相對于朝廷工部較為獨立,而且他這個工部尚書走馬上任時間也不長,板子也打不到他身上來。 他站出來說話無疑是最合適的,也能緩解一下南北士人之間因為此事引發的激烈情緒。 葉向高和方從哲交換了一下眼神,最終還是點頭,“紫英,那你說說你的想法,嗯,主要談一談怎么來建成和運作,以及可能遭遇的問題難處。” 事已至此,皇上擺明車馬是要給王子騰一干人一個交代,而且實事求是的說,遼東也絕不可失。 朝中其他一些不通時務的江南士人可以張嘴不負責任的亂說一氣,但葉向高、方從哲乃至李廷機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丟了遼東,只怕整個大周軍隊的軍心士氣都要丟了,到那個時候,恐怕就真的要如馮紫英所說,需要考慮遷都南京甚至杭州,要和建州女真劃江而治了,那自己這一屆內閣就真的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