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崔公見笑了。”馮紫英也不多解釋,笑了笑,“不過林公的建議還請崔公多斟酌,都轉運鹽使司衙門渠道廣人脈深,恐怕比揚州府衙還要厚實一些,所以林公所言恐怕也非空穴來風。” 崔景榮也有些猶豫了,之前他還真沒想過自己這一行人居然會牽扯到如此大利益,在他看來這都最終是要由內閣和皇上決定的,自己一行人也就是來摸一摸底,實事求是的了解情況罷了,怎么會有多大危險? 甚至他還覺得龍禁尉一行人跟隨都有些多余,但現在突然間居然覺得龍禁尉這點兒力量還不夠了,甚至可能要遭遇伏擊刺殺這一類的事兒,這就讓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 不過林如海顯然不會吃飽了沒事兒干才會來危言聳聽,如馮紫英所言都轉運鹽使司衙門的背景人脈不簡單,某些方面的消息更靈通,而且馮紫英更有可能是與他有翁婿之情,人家才會提醒,所以他還不敢不信。 “紫英,你這么一說,還真的讓大家都有些心虛氣短了,本來就是一場開海經濟事務的調查公干,怎么就變成了便都察院下來查案風險還高了?” 這等公干要說稍許有風險的也不過就是都察院下來查一些地頭蛇的事兒了,但是都察院下來查之前一般都是秘密調查,這是其一,如果有風險的必定會是和龍禁尉北鎮撫司一起,甚至刑部也會派出一些人手,這些人可以很好的調動地方上他們能調動的資源,所以一般說來來能真正和官府抗衡的微乎其微。 當然也非從來沒有。 元熙三十年,湖廣右布政使于廣被都察院調查,欲阻止都察院御史調查兩名證人,其中一位是府同知,一位是縣令,便指使江湖人士伏擊,結果導致龍禁尉三人死亡,一名御史重傷致殘,一名證人(縣令)傷重不治,此案在當時引發全國轟動。 元熙帝一怒之下追究了湖廣提刑按察使司、分巡道、黃州府以及龍禁尉和刑部的職責,其中湖廣提刑按察使被罷黜,發案分巡道僉事、黃州府知府、通盤盡皆被流放,而此案被查清楚之后,于廣被誅三族,同時也有多個參與者被誅三族,而參與伏擊刺殺的兩個幫會門派被官軍剿滅,全數捕殺流放。 可以說此案也是大周立朝以來震動最大的一案,不過雖說此案震動很大聲,但是江湖那么大,提著腦袋耍的江湖人一樣多如過江之鯽,你要說徹底斷絕此類事情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說相對于要刺殺朝廷官員,這個代價就需要掂量一下了。 因為這類案件那是必須要查個水落石出的,說句難聽一點兒的話,哪怕是替死鬼或者冤枉,拿也必須要有一個結果。 無論是龍禁尉、刑部還是地方官府,甚至駐軍,只要有需要都可以調動,所以這種情況下,真的針對朝廷官員的刺殺還是相當少見的。 現在突然冒出來一個下來調查的公干居然都要有這種風險,自然就很難讓人接受了。 “呵呵,崔大人,咱們也心知肚明,若是寧波、泉州、漳州這三家誰先試點,已經觸動了很多人利益了,但是會不會導致別人鋌而走險,我覺得這個可能還不至于,但是若是那些本身就不愿意看到朝廷開海的人呢?沒準兒他們本身就是和倭寇有勾結,這是直接砸人飯碗,這就不好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