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吃了一驚,看了一眼林如海,微微收斂了一下心神,“的確有此打算,沒想到叔父消息這般靈通。” “呵呵,紫英,叔父好歹也在這揚州城里呆了六年了,在巡鹽御史這個位置上呆六年,如果連這點兒消息都打探不到,恐怕叔父也就不該坐在這個位置上了。” 林如海不無自豪地重新轉(zhuǎn)過頭,望向前方的梅林。 “崔自強動作這么大,他是戶部右侍郎,這副動靜一擺出來,感覺這開海方向就在無限擴張啊,揚州似乎也會成為其中一個重頭?可揚州不是爭奪開海試點的城市,而支撐開海之略的條件很多,除了寧波、泉州自身外,更多的還是要靠進出的貨物,嗯,而這些貨物要生產(chǎn)出來,要分銷到各地,好像揚州應(yīng)該是最合適的樞紐吧?” 馮紫英不得不佩服林如海的嗅覺和情報網(wǎng)。 開海是個大局,不僅僅是港口城市的放開海貿(mào)那么簡單,更在于要有一整套的產(chǎn)業(yè)配套跟進,當(dāng)然如果放任自流,也能慢慢培育起來,但現(xiàn)在如果想要加快推進這一步伐,讓海貿(mào)規(guī)模迅速擴大起來,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周密的規(guī)劃和從其他方面的支持扶持了。 “叔父果然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了小侄的想法。”馮紫英沉吟了一下,“離京之前,首輔、次輔和齊閣老幾位大人都和崔大人與小侄談過,當(dāng)下朝廷積弊甚深,但限于內(nèi)外形勢,卻不能在內(nèi)里大動,只能另辟蹊徑,所以開海是一個契機,要把這個契機用好用足,因為再想要找到這樣一個契機,讓各方達成共識,就很不容易了。” 馮紫英這番話也是斟酌許久才緩緩道出。 既然打定主意要娶林黛玉,很多問題就無須和林如海遮遮掩掩了。 林如海又沒有其他子嗣,只有黛玉一女,只要自己不負心要娶黛玉,那林如海的一切自然就要交給自己。 說實話,若說對林如海能留多少銀兩馮紫英毫無興趣興趣,那是假話,但要說有多么大興趣,也不盡然。 以林如海在巡鹽御史位置上六年時間,頂多也就是三五十萬兩撐死了,他還要替太上皇和前任遮掩填補,那不僅是一門藝術(shù)活兒,也一樣需要真金白銀的。 林如海不是海瑞那種廉吏,但也絕非嚴嵩和珅那種角色,所以馮紫英判斷林如海二三十萬兩的積蓄應(yīng)該是比較合理的,再拋一些,三五十萬兩銀子家當(dāng)就是極限了。 三五十萬兩銀子,哪怕是對賈家、薛家、史家這等家族來說都是一個相當(dāng)驚人的家當(dāng)了,對馮家來說,也是。 不過馮家和賈家薛家這些家族來說不一樣,馮唐仍然是一鎮(zhèn)總兵,自己又已經(jīng)是翰林院修撰,這個家族處于一個蒸蒸日上的態(tài)勢,而賈家薛家史家則處于一個日薄西山的態(tài)勢,所以三五十萬兩銀子對馮家,對自己來說,反而沒那么重要了。 馮紫英看重的是林如海手里的資源,政治資源和人脈資源。 可以說這才是最精華的東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