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時代的官吏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所以馮紫英的話才讓學些大為不解。 “子遜兄,這的確不該是官府過問的事兒,但是我們開海的目的何在?”馮紫英反問。 “當然是讓沿海地區更多民眾有一條生計之路,另外也能為朝廷增加財賦收入了。”許獬回答道。 “既然如此,子遜兄想一想,如果外來商船為了達成交易,肯定需要一些通譯、歇家或者行會的人來幫助完成,但是這些渠道人員不足或者沒有,原本三五天就能完成交易可能會拖到一個月兩個月,一些貨物損壞變質不說,交易成本增加,而且交易效率低下,沒準兒人家一年原本可以來你這里交易三五次的,結果就只能一兩次,原本可以買賣更多的貨物,結果覺得不方便,就不來了,那我們這邊的茶葉、瓷器或者絲綢棉布原本可以賣出去更多,讓更多人從事這一行營生謀生,豈不是也受到了影響,……” “所以紫英你覺得地方官府應該在這些方面都要來承擔責任?”許獬雖然覺得馮紫英的話有些道理,但是這還是顛覆了作為官員和官府這一方的心態觀念。 態觀念。 “不,那倒不一定非要官府來主導,但是官府可以出面引導啊,比如召集幾個行會的首領,讓他們自行設立和約定,再比如讓他們自行培養一些通譯,官府就起一個規范和引導作用,這都是為了更好的營生,他們自然不會拒絕,同時,有官府的出面,也能給外面來從事商貿的商賈一份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許獬被馮紫英的“腦洞大開”給說得大為心動,這些觀念顛覆了他以前的認知,但是本身開海舉債就是破天荒,需要一些新的想法才能實施,這也能接受。 此時他也不得不承認,這馮紫英能被朝廷諸公們所看重,甚至連皇上都頗為垂青自然有其道理。 起碼這番道理是他想破頭都想不出來的,也完全考慮不到那么周全。 只是他也很奇怪馮紫英怎么就對這開海方略想得這么細致,你說一些大致的框架說得過去,但這么細致周全,太不可思議了。 要知道這從未接觸過這方面事務之人,是根本無法想得到這些的。 也許這家伙就是一個天才或者妖孽。 馮紫英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的向許獬灌輸,一方面是因為的確這開海之略涉及到的具體細節太多,不是哪一個人甚至哪幾個人就能做得下來的,另一方面是因為許獬已經被葉向高、黃汝良等福建士子中的領袖人物確定為日后的重點培養對象,也就是說興許十年二十年后,許獬就會成為朝廷中福建士人的代表人物。 而以這個群體的利益和觀念來看,馮紫英認為是可以合作的,而現在對其施加影響和灌輸理念,無疑要比以后其思想觀念已經成型之后再來影響要容易許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