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齊永泰也被馮紫英機敏反應弄得一怔,笑著點點頭:“皇上召見了為師,應該是有這個意思吧。為師以前主要還是把精力放在其他朝務上,對軍務了解不多,不趕緊臨陣磨槍,日后豈不是要被人笑話?倒是你對軍務了解頗深,可要助為師一臂之力,替為師在這方面多提一些見解看法啊。” 馮紫英一陣心潮澎湃,這可是天大的機遇啊。 齊永泰以前的經歷很豐富,擔任過兵科給事中,吏部員外郎和戶部侍郎以及學政等職務,可以說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除了工部刑部外,都有涉及,而且兵科給事中有屬于科道言官,某種意義上說也算都察院體系。 像刑部和工部都好說,畢竟一法通萬法通,但唯獨軍務這一塊就顯得要特殊一些了,若是有個閃失,或者在朝中政論開了黃腔,那就有損自身形象和威信了,所以齊永泰在這方面也很慎重。 這也意味著自己可以協助齊永泰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雖說內閣群輔們對六部的影響力遠不及首輔和次輔那么大,但是畢竟也是內閣群輔,多少也有一些話語權的,尤其是如果能獲得一些其他支持的情況下,也是能對朝中政務有所影響的。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擔任群輔往往是作為擔任首輔和次輔的必要臺階,齊永泰還兼任著吏部尚書,那么其在吏部的話語權將會更大,也意味著自己作為齊永泰的門生,也會越發變得炙手可熱。 “那學生就先在這里恭賀齊師了,祝愿齊師能在閣老位置上得心應手,馬到功成。” 馮紫英這等恭賀話也是一套接一套的,便是齊永泰不喜這等諛詞,也還是被自己這位得意門生的吉言說得面帶微笑,頗為欣慰。 “行了,紫英你也知道為師不喜這等言語,嗯,你在翰林院里主辦的這份《內參》頗得皇上和首輔大人的認可,此事還要繼續辦下去,辦得更好,我看子遜和方叔在這方面似乎頗有天賦,若是可以的話,不妨多給有度壓一壓擔子。” 齊永泰的話讓馮紫英也心中微動,不愧是吏部尚書,已經開始著眼于自己可能要進翰林院擔任編修之后的布局了。 這《內參》的優勢就在于編撰者皆為沒有實質性官職的庶吉士和進士,當初自己也提出了主編和責編皆由庶吉士和進士來組成,就是考慮到沒有實質性的職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攻訐指責,算是士林文人的獨立看法觀點。 若是按照常規性時間,本來不會有這些周折的,自己起碼也要兩年以上才能散館,但自己今次西征平叛立下大功,恐怕破格提前散館進入翰林院基本成定局,那么這個意外也使得《內參》這邊也要做出調整了。 如果自己一旦進入翰林院擔任職務,這個主編之責就必須要交卸。 齊永泰也應該看出了許獬和自己并不是特別的密切,而且許獬是福建人,和葉向高、黃汝良這一幫福建鄉黨關系極為密切,而方有度才是自己的忠實擁躉,所以才會有此建議。 但二甲進士第一,方有度只是一個三甲同進士,在名聲方面方有度更是遠不及許獬,所以齊永泰也才建議自己要幫扶方有度迅速提升名氣和影響力,讓其做好接班自己崗位的準備。 好在這半年里自己離開之后,方有度也陸續在《內參》中發表了多篇文章,其中以刑部職責范圍內的為主,兼具了一些與都察院和吏部事務相關的文章,使得他的名聲也有很大提升,否則他是根本不足以和許獬競爭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