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柴楊二位大人和家父為是否動兵收復肅州一事亦是爭論過多次,最終還是覺得收復肯定可以,畢竟劉部只有一萬多人,而且甚至我們不增兵,采取困守的方式,那劉部缺衣少食,估摸最多能堅持一年時間,便會自行瓦解,當然可能會有部分頑固不化者能與其一道竄入沙州,淪為流寇,……” 馮紫英也早有準備,實際上光是路上他就自行演練過多次,只要針對朝中諸公擔心的事情一一給出對應答案,便不是問題。 “也就是說,即便不增兵,其實叛軍劉部也會自行瓦解,嗯,一年時間,……”方從哲沉聲道。 “我們當時分析研究過認為只要封死其獲得糧草路徑,其部頂多能從西面哈密沙州這些地方獲得少量補給,但那都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所以一年,最多一年半其便難以支撐了。”馮紫英給了一個很肯定的回答,實際上分析的結果是最多八到十個月,根本不可能超過一年,但在這兩位這里就要留有余地了。 “不過,這期間恐怕甘州這邊的兵馬不能少,否則劉部難免會孤注一擲來拼個魚死網破。” 方從哲有些失望。 他不是很贊同這種所謂驅虎吞狼之計,這固然可以不動刀兵就能收復肅州和高臺以及鎮彝所,還能拿回沙州,但是這后續的糧草補給以及軍餉支應都會增加不少。 但是同樣如果不采取此策,而要采取增兵強攻,那也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大窟窿。 數萬兵馬從要行進數千里到肅州打仗,且不說周邊西海蒙古和葉爾羌汗國的蒙兀兒人會不會趁勢襲擾,光是數萬人增兵打仗的花銷,以及打完之后的獎勵撫恤都一樣是一個天文數字,朝廷根本支應不起。 眼下光是柴恪上報回來的獎勵撫恤就已經讓葉向高和他兩人愁眉不展了,打了勝仗,順利平叛,大漲氣勢,但內里苦楚卻只有他們幾人才知道。 “紫英,若是采取你們之策,將劉部哄出沙州,便斷其糧草補給,是否可行?”方從哲猶豫了一下才有問道:“兵不厭詐,對這等叛賊,無需講什么仁義,……” “此策柴大人也考慮過關鍵是如果我們這般行事,且不說朝中便會知曉沙州剛收回又逼反了叛軍,重新落入叛軍手中,會極大損害朝廷威信,而且劉東旸部就有可能要成為蒙兀兒人和西海蒙古諸部侵犯甘州的急先鋒了,所以最終我們還是否決了此議。” 柴楊二人也早就想到了朝中肯定有人會出此招數,只是這一招留下后遺癥更多,而且最大的問題是皇帝絕不會同意,所以倒是不虞。 方從哲想了想也是,只怕這收復前朝失地的榮光突然又被誰潑了一盆狗血說眨眼又變成了叛軍的地盤了,那些個御史們只怕就立即會歡騰起來,便是皇上和朝廷內部都不能答應。 第(3/3)頁